⊕文史疑案:李弘祺《讀史的樂趣》

讀史的樂趣


【原文
p.288】「很顯然的,西方(特別是英文)的中國史作品不免採用西方的歷史著述的方法。嚴格言之,『通史』體裁源出於十八、九世紀的歐洲,並不是中國人的發明,而近來西方的史學研究受社會科學影響至深,因此其研究中國的作品亦常帶社會科學色彩,能發人所不能發,啟迪頗深……」

【指疑】「通史」一詞,在一般文史工具書裡作「貫通古今,並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作敘述的書」解,如西漢司馬遷《史記》、南朝梁武帝與吳均等《通史》(註:此書已毀於梁元帝江陵之火)、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南宋鄭樵《通志》等均屬之(只是使用的史體不一定相同);
甚至杜佑《通典》、裴潾《太和通選》(已佚?)、馬端臨《文獻通考》……或取法官禮、統前史,或總括古今學術,或總論古今典章制度,亦均取「通」義;
還有李延壽《南史》與《北史》……等,謂為「標通而限以朝代」;
薛居正《舊五代史》、薛居正《新五代史》……等則為「斷代而仍行通史之法」,再加上「三通」與《資治通鑑》的各家續作,凡此可謂「史部之通,於斯為極盛」。

現觀前引文作者說「通史」不是中國人的發明,這一點尚可稱說,可對外多做比較,但是又說「通史體裁源出於十八、九世紀的歐洲」則是所指為何呢?莫非他是指「全球性」通史,或是指歐洲人的敘述方式?待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