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丁燕石《這一年中國有三個皇帝》(2/5

1385138100-1267414571

二.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問題

吳三桂對李自成「降而復叛」是否因為「衝冠一怒為紅顏」,可說原是歷史疑案一樁。或許正是因為此事尚有爭議,因此丁書小心謹慎地以「兩案並陳」的方式來處理。且看作者先說:

傳最傳的一種說法是:吳三桂首先問家人關於父親吳襄的情況,家人回答說已被逮捕下獄。三桂不很在意的說:這不過是脅迫我投降而已,沒有什麼大不了。又問到愛妾陳圓圓?家人據實說:已經被李自成的大將劉宗敏搶去了!吳三桂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咬牙切齒說: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還有什麼臉面見人呢!於是才會有『衝冠一怒』,回師山海關,引清兵入關,擊敗李自成大軍,也連帶葬送了大明朝江山的一幕悲劇,同時也是一幕醜劇。」(p.39

作者接著又說:

外一些資料所記載的則是:三桂派往北京密探他父親情況的人回報說,父親正被劉宗敏拷掠追贓,『索餉二十萬』。……在老父遭難,愛妾被擄,家財籍沒的這些『家恨』不斷傳來的同時,他也聽到故主崇禎皇帝自縊殉國和京城內勳戚、官員和百姓們被殺、被搶、被姦淫擄掠種種慘狀的『國仇』。他在悲痛和悔恨之餘,曾當著部下的面大喊:『我不忠不孝,尚有何顏面立於天地之間!』隨說隨即拔劍想要自刎。部下將士們急忙拉住他,說:『將軍何至此,吾輩當死戰!』於是他乃和將士們立誓『破賊』。

然後話鋒一轉,提出吳三桂早年(公元1630年,當時吳三桂才十八歲)曾經「單騎救父」的故事,表示他應當不會像前面第一種說法所說的情況那樣「負面」(p.3943)。

於是丁書在這前後兩說之間徘徊之餘,問讀者說:「……觀諸吳三桂後半生所作所為,也可以說是『以自身前途為打算,置父親死生於不顧。』是耶?非耶?」(p.4546)從而未置可否。

然而,丁書說「為了能更清楚釐清當時情況」,又在後面「再來把前面所說的請形整理一下」:

三桂從這一年的三月初六,奉崇禎皇帝詔命放棄寧遠城入山海關,第二次晉京『勤王』。三月二十六日當大軍來到豐潤時,得知皇帝死訊,李自成且已入主北京,遂即時返回山海關防地。三月二十六日,李自成遣唐通來勸降,他當即接受,並在二十八日為崇禎皇帝治喪後,把山海關防務交給唐通,率領大軍晉京『朝見新王』。四月初來到京城附近的玉田縣,得知老父被囚,愛妾被擄,家產被籍沒,馬上掉轉馬頭,趕走唐通,重據山海關。李自成聞知,立即遣使前來示好,並把他父親吳襄釋放,家財歸還。然而他卻立斬來使,函父訣別,舉兵『討賊』。於是李自成一怒之下,立刻率領大軍『御駕親征』,殺奔山海關來。」(p.4647

可以說,以上敘述已將當時的史實經過講得很清楚了,問題是在於如果前面所提的第二種(即吳三桂聞家國惡耗,直欲自殺被阻等)說法是對的,那麼不忘「國仇」的吳三桂最先又為何要接受大順王朝的招降而決定「報使於(李)自成,捲甲入朝」呢?而以「家恨」(父親被拷掠)為念的吳三桂又何必在其父吳襄被釋、家財發還後還要「立斬來使,函父訣別」呢?這顯然是說不過去的。從而可知對這個歷史疑案,丁書雖然未予明確作結,但是實際上已為讀者整理出一個答案,那就是所謂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一事應該是沒有冤枉他的。

(未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