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丁燕石《這一年中國有三個皇帝》(3/5

1385138100-1267414571

三.山海關前戰勝李軍是吳三桂或清軍主導的問題

丁書引用孟森、李光濤兩位著名學者的文章提到兩份文件,一份是北京大學所藏、順治元年八月時之山海關統領鄉勇臧國詔等之啟本,其中說:

慨自流賊橫肆,慘及神人,臣等仰仗天威,并蒙晏王牌委練兵勦賊,破格陞授……臣等奮勇捐軀,協同佟副將列營排陣,自龍王廟起,至譚家頗羅止…統集鄉勇三萬餘人,請吳王(按:指吳三桂)營兵協力夾勦。臣等身作前鋒,與賊死戰,自辰至酉,連殺數十餘陣,斬獲賊級無數。……恭逢殿下(按:指多爾袞)親提義旅,立掃狂氛。」啟本之末批(按:批者應該就是多爾袞)曰:「歸順各官,已有旨通候彙敘。兵部知道!

另一份是民初整理清宮內閣檔案時所發現,在順治元年十一月初三日有山海衛儒學訓導署教授郭應龍的奏本,內容說:「
維我□上義師掃賊,救民水火,臣等得沫□化,不勝慶幸,又復何功可言。……切思關門兵單餉匱之時,逆闖逼犯,充斥郊原。……於四月二十一日,逆賊蜂至關門,諸生糾率鄉勇數萬,前赴西河劄營助敵。自辰至酉,鏖戰□□□□,以致生員李友松……等,戰沒賊營。於二十二日,幸王師雲集,仰賴□威,一鼓撲滅。……」啟本之末批(批者應該也是多爾袞)曰:「郭應龍以教官妄奏敘功,不准行。該部知道!」(以上轉引自李光濤〈多爾袞山海關戰役的真相〉,見《大陸雜誌》第七卷第五期。)

由上可知同樣一件事、同樣是與「賊」殺到「
自辰至酉」,偏偏只因為臧國詔等僅提到「與賊死戰」、「斬獲賊級無數」之類的泛泛敘述,而郭應龍卻點出「四月廿一日」時已經「逆賊蜂至關門,諸生糾率鄉勇數萬,前赴西河劄營助敵」並鏖戰終日了,而清軍參戰的日期則是「四月廿二日」(也就是山海關大戰決勝負之日),於是前者就「有旨通候彙敘」,後者卻被說是「妄奏敘功,不准行」了,可說待遇差別極大,正足以顯示出多爾袞對這件事的「觀點」何在。於此,丁書解釋說:

先,李自成的大順軍進入北京城,是三月十九日;而大清朝廷到三月底才有消息說大順軍已破大同、宣府各地,於是多爾袞乃以大將軍身分率軍伐明。一路上,遲遲其行,一直到四月十日前後,接到大順軍已攻陷北京城的消息才決定正確入關方向:過錦州、越寧遠、直奔山海關。但是一路行軍,仍按站而行。檔到四月十五日抵達翁後,接到吳三桂的請兵函,知道李自成已出兵山海關,這才兼程而行。即使如此,也遲至四月二十一日傍晚,才趕到山海關外十里的歡喜嶺。這時,李自成和吳三桂軍已整整交戰了一整天。」(p.168

由此可知丁書也認為事實的真相是多爾袞的大軍參戰確是在「
四月廿二日」,但是在此之前,吳三桂所部已經和李自成的大軍血戰一天了,並且雙方的戰況是「連殺數十餘陣」(此依臧國詔等之說),十分慘烈。尤有甚者,學者李光濤甚至認為此戰中「多爾袞即不出一兵,似亦不足以為輕重」,然而只因為多爾袞意欲貶低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在山海關大戰所扮演的角色,所以就企圖刻意模糊當時事情經過的日期,以便於將主要的功勞攬在自家身上了。

於是丁書說:「
《清實錄》和其他官方史料來看,自康熙皇帝以至乾隆皇帝,對於滿清入關和定鼎中原建立大清帝國,愈來愈有一套完整的說法:一方面強調天下係取自李自成之手,並非奪自明朝;另一方面則說入關是由於應吳三桂之『請』,弔民伐罪,驅逐流寇,解救萬民於水火,甚至是為前明崇禎皇帝死難報仇。因此,從山海關一戰,到九宮山李自成身亡,所有殲滅『流寇』戰役,都是大清八旗勁旅的功勞。是替天行道,順天應人的義舉。……」(p.184)而這顯然都是清人的一面之詞,足以誤導後世,我等不可不察。

(未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