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丁燕石《這一年中國有三個皇帝》(4/5

1385138100-1267414571

四.所謂「一片石大戰」的問題

關於山海關大戰,歷來常見有人將多爾袞和李自成所部唐通(原明朝降將)之間所發生在「一片石」的戰鬥列為前哨戰,並將它說是「一片石大戰」者,實不乏其人。不過丁書先根據地理文獻,指出一片石「處於叢山之中」,該地「其峰萬仞」又「形勢險要」,本來就沒有足夠的空間可容納上萬的軍隊活動或進行大兵團戰鬥,然後他又引《清實錄.卷四》所說的「戊寅(按:指四月廿一日),師距山海關十里外,吳三桂哨騎來報,賊已出邊立營。攝政和碩睿親王隨命諸王等各率精兵逆襲。遇賊唐通馬兵數百人(按:《東華錄》於此句下加「於一片石」四字,餘記相同),我前鋒兵擊敗之,生擒二人還。」和「是晚(按:指四月廿一日),即敗賊總兵唐通馬步兵數百人於一片石,斬百餘人,賊兵遂遁。」,認為發生在一片石的戰鬥的規模實僅限於此,所以他指出所謂「一片石大戰」,其實也只是「一片石『小』戰」而已,使此戰經過的真相再次得到澄清。

五.關於李自成之死的問題

對李自成之死,除了「走死九宮山」之說外,後世尚有「禪隱說」(即李自成遁跡空門,並指出他可能就是那位謎樣人物「奉天玉」和尚)的異見。不過丁書雖然對此有所交待,但是他的意見可以用全書卷尾的一句話來概括,即李自成後來是「不明不白被一把鋤頭劈死p.270)於湖廣武昌府通山縣九宮山,簡單明瞭之至。其實丁書之說自有其根據(如錢澄之《所知錄》等多種記載),而以丁先生的史學修養也不可能不知道目前的研究多已指向所謂奉天玉就是李自成的說法難以成立,因此丁書既不多作考證文字,也不採用異說,而直接用簡單的語言直書李自成死於九宮山,相信這是比較明快的處理辦法,否則勢將耗費筆墨、又無關全書宏旨。

六.明朝亡於流寇或亡於滿清的問題

這問題在前述有關山海關大戰時誰是主導一節時已約略提及了。話說滿清入主中原,為免引致明朝遺民的反抗,每有「明朝亡於流寇,而非亡於滿清」、「大清係取得天下於流寇之手,而非得自明朝」的論調,並進一步把自己轉變成為明朝復仇、「弔民伐罪」的形象,可謂用心良苦。如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遺詔說:

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太祖、太宗初無取天下之心。……後流賊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禎自縊,臣民相率來迎,乃剪滅闖寇,入承大統,稽查典禮,安葬崇禎。……以此見亂臣賊子,無非為真主驅逐也。」清末的康有為也說:「中國帝制行已數千年,不可驟變,而大清得國最正,歷朝德澤淪浹人心,存帝號以統五族,弭亂息爭,莫順於此。」(見《清史稿.卷四七三.康有為傳》)

以上所謂清朝「得國最正」之說可說是有清一代論證其政權合法性的基調。

然而依照明朝制度,皇子都受封為王並配置各地,如果帝室絕嗣時,可在血緣關係較近的諸王中選擇一人為皇帝以延續命脈,例如當年的明世宗嘉靖皇帝就是這樣登基的,所以崇禎自縊殉國後在南方繼位的南明諸王是絕對有其合法性的。復以宋朝史事為例,可知歷來只有「北宋亡於金」之說,而不會有「宋亡於金」之語,理由是雖然徽、欽二帝因「靖康之難」而有「北狩之禍」,然而宋室還有康王遺緒在南方繼統,所以我們只能說「宋亡於元」,而不能說「宋亡於金」。因此如果援用這個例子,可知滅亡明朝的不是流寇,而是滿清,畢竟不但南明諸帝都是亡於清軍之手,甚至連「朱四太子」朱慈煥(曾被誤認為「朱三太子」朱慈燦)都已經是七十六歲、以「張用觀」的化名藏匿民間為教書先生的老人了,都還被號稱「明君」的康熙皇帝誣為「假冒明朝皇四子」而處以凌遲極刑,兒孫全數問斬,實在令人髮指。

再看丁書中提到當李自成大軍發展到百萬之眾,並席捲陜、甘、三邊之地時,多爾袞聞訊大驚,趕緊寫了一封信(即〈大清皇帝致書於西據明地之諸帥〉)交由手下遲起龍等兼程繞道蒙古草原送往陜西給李自成。信中說:

朕與公等,山河遠隔,但聞戰勝攻取之名,不能悉知稱號,故書中不及,幸毋以此而介意也。茲者致書,欲與諸公協謀同力,併取中原。倘混一區宇,富貴共之。不知尊意何如耳?惟速馳書使傾懷以告,是誠至願也。順治元年正月二十六日」(p.145

以上所言,事實上就是可以用來反駁清人所謂「得國最正」之言的證據之一,因為照信中所言,多爾袞眼見李自成「戰勝攻取」、節節獲勝,因此有意與他合作而「併取中原」,以圖共享潑天富貴,這能不說是清人的本心與野心嗎?而有這種野心的清人,會真心願意為日後自縊殉國的明朝皇帝「弔民伐罪」嗎?這顯然是令人難以置信。

事實上當年皇太極在親送貝勒阿巴泰進擊明朝關內時,就曾交待說:

如遇流寇,宜云:爾等見明政紊亂,激而成變。我國來征,亦正在此。以言撫慰之,申戒士卒勿誤殺彼一二人,致與交惡。」(轉引自丁書p.144

可見清人對流寇的態度十分謹慎,而一旦流寇得志於對明軍事,又說要跟他們「併取中原」,至此滿清的長期與明朝為敵自然是無可否認的,偏偏一旦北京被攻下、明帝自縊了,只見清人把臉一抹,又突然轉變成敵愾同仇地要為崇禎報仇了,試問這難道不是自欺欺人之論嗎?

另一方面,再看《明史》的「本紀」(完成於清朝)到了崇禎帝以後就不再續記南明諸帝,可以說這又是清人意欲貶低南明政權,並將其由自己一手鎮壓、撲滅之事「大事化小」的證據,至於清人自努爾哈赤、皇太極的時代開始就已連年與明軍作戰之事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基於上述分析,可知「明朝亡於流寇」之說全係清人的說詞,以至於影響所及,直到今世還有人持此主張,實不可取。

(未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