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提夫.羅傑.費雪著,陳萱芳、吳昭芬譯《語言的歷史》

語言的歷史

【原文p.151152】「中國文字的發明,有賴於因組合而生的許多可能性,這在公元前兩千年左右就已經發展完全了。兩個主要稱為「文」的象形文字(最初的圖像符碼),……可以一起創造出一個新的、稱為「字」的衍生象形文字……
已知最古老的中國文字是「古篆體」,之後還有較為年輕的「大篆」。公元前三世紀,秦始皇統一秦朝之後,秦朝丞相制定的「小篆」為之盛行。此後,除了細微的形式更動,中國文字幾乎沒有任何重大的改變。最大的變化發生在公元前兩百年,由於木製尖筆的使用量大為減少、毛筆的使用量大幅增加,而有了「隸書」的出現。到了公元四世紀,這種字體更進一步發展成更美觀的「楷書」,用於官方的書信和印刷。」

【指疑】漢字發展史可從原始的「結繩」算起,至於引文中之所謂「古篆體」,判斷應該是指「金文」(商代鐫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吧?

另外文中說「在公元前兩百年……有了「隸書」的出現」,其實公元前兩百年已是西漢高祖的時代,但是根據一九八○年代新出土的文物發現,隸書在秦始皇兼併六國前就已出現(現時學者稱之為「秦隸」,且時間至少可推至公元前三百多年的秦武王時代),可知作者之說並不正確;至於它和「木製尖筆的使用量大為減少、毛筆的使用量大幅增加」又是否有關呢?根據研究,「隸書」最初之出現應該是側重於功能性的原因,因為它比篆體快寫、方便,為負責簡牘文件的徒隸之人所發展出來。凡此種種實有待釐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