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疑案:唐月梅《三島由紀夫與殉教圖》

三島由紀夫與殉教圖

【原文p.119~120】「面對金閣這種現實與虛幻的美景,我對三島由紀夫的著名小說《金閣寺》進行藝術再創作的激情,又湧上了心頭。三島由紀夫抓住小寺僧由於「對美的反感」而觸發縱火焚燒這一日本國寶的現實,設計了一個嶄新的絕對的美與醜、惡對立的方程式,來編造出這樣一個真實中帶虛構的故事,從而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文學和美學的世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這正是作家三島由紀夫怪異鬼才的魅力。」

【指疑】前引文作者提到金閣寺的遇焚,是因為「小寺僧由於「對美的反感」而觸發縱火焚燒」,這樣的說法與時下的世論通說是很接近的,不過在同樣由唐月梅翻譯的《金閣寺》(三島由紀夫著,木馬文化事業出版)一書中,有劉黎兒的「導讀」(見p.1619)則提到:

「三島在寫此小說時對於舞鶴方面、金閣周邊、大谷大學等均作了綿密的調查,而且還很用心地加以素描,筆記本身在《新潮日本文學照片集三島由紀夫》中接載,由三島家收藏;三島調查其實發現原本事件的縱火者並無明確的動機,亦即動機不一定是美的問題也可以,三島表示也有隱含「人今後想活下去,但是結果只有牢房在等著」;三島自己解釋這是「利用自己的氣質,嘗試在思想上結晶化,以求安心」;因為經過此種結晶化,所以《金閣寺》沒有變成風俗小說,而很清楚地建立了作者自己的觀念,是真正值得「創作」之名的作品;不過因為主角僅活在三島的觀念之中,因此也有看法認為這是一種觀念上的自傳性的私小說,可以從中尋出三島的人生觀。小說中對於金閣的形象並無統一性,其實這也是三島本人對於日本傳統原本就是愛憎同時存在的,主角所以會去破壞此一象徵日本傳統之美的建築,日本的敗戰也是重要的一環,……」

且以此與原列所引的唐文兩相對照,可知火焚金閣寺一事,在縱火者的動機上,劉文的說法是三島調查其實發現原本事件的縱火者並無明確的動機「動機不一定是美的問題,而全書的構想乃是三島由紀夫自己以此清楚地建立了自己的觀念或者甚至可謂為「觀念上的自傳性的私小說,可以從中尋出三島的人生觀」,二者顯然並不相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