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疑案:張大春導讀《効忠與任俠-七俠五義》(【清】石玉崑原著)

效忠與任俠-七俠五義

【原文p.3236】「《七俠五義》設計了一個大壞蛋襄陽王。我們一直到《小五義》都不明白為什麼襄陽王要造反。到最後我們都看完《續小五義》了,恐怕都不能明白。在這樣一個彈性很大的文本當中,從頭到尾都沒有交待為什麼襄陽王要造反。白玉堂死後,一直到《小五義》作者才掉筆反打一拍,交待了襄陽王的祖上是趙匡胤的三弟趙光美,是兄弟三人之中最小的一位。……

……趙光義繼承了趙匡胤的江山之後,並沒有按照母親的遺囑把皇位傳給弟弟,反而將他貶往西京,隨後又發遣到房州。趙光美的第六代孫(昌國公)趙公俊遷徙到福州,並終老於此,這一支始終沒有誰造過反。

但是在《小五義》第一回如此交待:

話說襄陽王趙玨趙千歲,乃天子之皇叔,因何謀反?皆因上輩有不白之冤由。宋太祖乾德皇帝,乃兄弟三人——趙匡胤、趙光義、趙光美。惟宋室乃弟受兄業,燭影搖紅,太宗即位,久後光美應即太宗之位。不想寧夏國作亂,光美奉旨前去征伐,得勝回朝。

太宗與群臣曰:「朕三弟日後即位,比孤盛強百倍,可稱馬上皇帝。」內有老臣趙普諫奏:「自夏傳子,家天下,子襲父業,焉有弟受兄業之說?一誤不可再誤。」人人皆有私心,願傳於子,不願傳於弟。得勝之人,並不犒賞,加級紀錄。光美見駕,請旨犒賞。

天子震怒:「迨等爾登基後,由爾傳旨,今且得由朕。」光美含羞回府,懸梁自荊。

趙玨乃光美之子,抱恨前仇,在京招軍買馬。有九卿共議,王苞老大人奏聞,萬歲降旨,將趙玨封爲外藩,留守襄陽作鎮,以免反意。不想更得其手,招聚四方勇士,寵倖鎮八方王官雷英,設擺銅網陣,招聚山林盜寇、海島水賊,即暗約……焉能知曉京都拿了金面神欒肖,破了黑狼山,滅了高家晏,拿了吳澤,解往京都,招供王爺謀反之事。

襄陽王謀反是《七俠五義》說到了一半之處忽然出現的轉折……。反倒是在《小五義》中補述來歷,讓一群嘯聚江湖的盜匪有了一個模模糊糊的政治目標:幫助襄陽王趙玨奪回他「應得」的天下。

【指疑】本書作者前面說「《七俠五義》設計了一個大壞蛋襄陽王。我們一直到《小五義》都不明白為什麼襄陽王要造反。到最後我們都看完《續小五義》了,恐怕都不能明白」,後面卻接著以引用《小五義》原文的方式將「襄陽王意圖造反」的緣由說得一清二楚-即使此事不見於史載,但是至少在《小五義》這部小說裡算是交待得很明白了,就不知引文作者為何說「……為什麼襄陽王要造反……到最後我們都看完《續小五義》了,恐怕都不能明白」,殊難理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