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美】約翰.狄克森.卡爾著,翁裕庭譯《三口棺材》

三口棺材




*********************************************************
/*
本文可能對本書描寫了劇情、敘述了人物,並透露了結局,請未讀過本書的讀者勿往下閱讀本篇,以免影響未來閱讀原書時的樂趣*/
*********************************************************




本書出版於1935年,時隔現時已然久遠,不過於今觀之,我個人覺得它仍然是偵探小說中一部相當出色的傑作。原作者以長於構思「密室殺人」著稱於世(書中甚至假菲爾博士之口道出各種「密室殺人」的伎倆),且就本書來說,經過各方面情節的推敲後,讓人總覺得若非死者生前自己動手,否則似乎不大可能發生這樁謀殺案,而結果也真是這樣,就看作者怎樣將整個故事「圓」過去,以說服讀者了。不過即使如此,其中特別是本以為是殺人者,結果卻原來是被殺者,本以為是被殺者,結果卻原來是殺人者,整個故事可說是完全倒了過來,還是令人大吃一驚。

本書之另譯「空幻之人」(The Hollow Man),似乎比原書名「三口棺材」(The Three Coffins)更能反應書中的主要內容。另者,如果要就書中的內容挑剔些,在此提出以下幾點:
A﹞本書讓人感覺相當精彩,不過個人覺得整個犯罪的「高智慧」過程似乎有點「名偵探柯南」(卡通)的感覺,也就是有些過於玄奇了吧~

B﹞「時間」在本案中處於關鍵地位,但是偏偏卻有一座「珠寶店櫥窗裡的巨型德製時鐘」誤導眾人,因為它快了四十多分鐘,筆者對此設計很不以為然,畢竟如果它是公開擺著給大家看的,實在沒有道理任由它的時間差這麼多吧?

C﹞菲爾博士(他不是探長,但是在本案中扮演破解的關鍵角色)在查案的過程中,三番兩次地表示自己已知道犯案者的姓名,但是卻又以近於「賣關子」的方式堅不透露,理由是要將所有疑點釐清再行公布。我個人覺得這個理由表面上是可以成立的,但是就讀者的眼光看來,總讓人有些故弄玄虛的感覺,而朋友假設你是在現場一起查案的參與者,試問你可以接受這樣的同事嗎?我個人是很懷疑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