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美】范達因著,夜暗黑譯《黑色主教殺人事件》

黑色主教殺人事件



*********************************************************
/*
本文可能對本書描寫了劇情、敘述了人物,並透露了結局,請未讀過本書的讀者勿往下閱讀本篇,以免影響未來閱讀原書時的樂趣。*/
*********************************************************




【說明】所謂「黑色主教」(註)原來是指西洋棋裡的黑子「主教」,在書中變成了一個殺人者的代號。我個人覺得本書充滿了冗長無味的調查過程(而且主要就是在兩間房子裡,針對固定那幾個人來來回回問個沒完~不外是從窗口看到誰、從哪條巷子或哪個門出入、看到誰幾點鐘出現又和誰在一起、誰幾點鐘起床吃早餐、誰晚上幾點鐘出門幾點鐘回來……之類),讓人覺得很累,最後真相揭曉了,也讓人覺得有些牽強;通篇除了一個「童謠殺人」的主戲讓人覺得邪惡又無聊以外,整個過程中的「裝腔作勢」大概也是偵探小說中免不了的通病,主角甚至還被安排講了一堆數學理化方面的「科學知識」(旁及於一些文藝、戲劇及棋藝等),讓人覺得是不是偵探版的《野叟曝言》來了(意思是有「賣弄才學」之嫌~不過當然,由於本書英文版最早問世於1928年,有心讀者倒是可以一窺當時某些領域的「科學發展」已到何種程度,何況還有人說是最後居然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耶,只是這一切讓人「納悶」的感覺揮之不去就是了)。

再者,本書是范達因寫的,不過筆者認為全書中最失敗的角色就是「范達因」-他被安排為破案主角萬斯(又譯「凡斯」)的朋友兼法律助理,而在書中的稱呼是「我」,類似「福爾摩斯探案」裡的華生醫師的角色吧,我想。事實上福爾摩斯裡的華生醫師幾乎無處不在,而且和讀者貼近的程度自是超過福爾摩斯,但是本書裡的「范達因」卻像是一個隱形人,又像一個平時無聲無影卻又會在一些場合突然莫名其妙地冒出來講個一兩句的幽靈鬼魅,是一個毫無存在感的類外星人。如果全書沒有「范達因」這號人物,對整個故事或是對讀者來說根本沒有任何影響,還減少了不少突兀感。

最後,本書有個手法算是值得注意的,即除了前面提及的「童謠殺人」之噱頭外,書中幾個角色,當所有的證據都對他不利時,突然他就死了(包括被殺或是自殺),於是就此擺脫嫌疑(註:此處特指「被殺」的情況,至於所謂「自殺」則尚包括「被自殺」一類,需要另外再追究),也潑了讀者冷水,而這樣的冷水在本書裡至少也潑了三次吧。類此手法在目前許許多多偵探小說裡也是很常見的,至於誰為創始者,那就有待更多的探究了。

【註】書名部分,本書之其它譯本都翻譯為《主教殺人事件》,至於本書之所以加上「黑色」二字,想是為了讓它的意義更明顯吧。

【補充】本書在坊間另有沈雲驄的譯本(《主教殺人事件》,臉譜文化出版)

主教殺人事件

,書中附有地圖,另有導讀、人物列表及范達因寫的〈推理小說二十條守則〉,筆者認為這個版本相對地會讓讀者較方便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