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讀萬繩楠《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試論魏晉年間的司馬氏與曹氏之爭的性質(6/7

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

(續前)
另一方面,有關司馬氏與曹氏之爭,坊間部分書籍尚有另一種說法是他們是曹魏陣營中的「汝潁集團」與「譙沛集團」之爭。此處所謂「譙沛集團」是指出身於曹操籍貫所在的沛國(今安徽地區)人士,「汝潁」則是指汝南、潁川(今河南地區;其中潁川甚且被曹丕認為是「先帝所由起兵征伐」的興王之地-見《三國志.文帝紀》注引《魏書》)人士,前者包括夏侯惇、夏侯淵、夏侯尚、曹仁、曹洪、曹休、曹真……等以曹氏與夏侯氏為骨幹的宗族人士,也許還包括許褚、史渙等;後者則是指荀彧、荀攸、荀悅、鍾繇、陳群、杜襲、辛毗、趙儼、郭嘉、戲志才、棗祗、和洽、應瑒……等,據說這兩個集團的代表到了曹魏後期變成曹爽和司馬懿,從而展開殊死的鬥爭。

惟拙見認為其實無論是魏是晉,都不是「地區性」的政權,也不會只因為得到某個「地區」的人士支持就可取得政權,所以籍隸司州河內溫縣的司馬懿既非「汝潁」人士,卻被說是被「汝潁集團」擁為代表人物,這種情況與其說是「以司馬氏為首的汝潁集團」對「以曹氏為首的譙沛集團」奪權,不如說是司馬氏取得了包括「汝潁集團」在內的曹魏人士的支持,最後奪取了曹氏的皇位來得恰當。換句話說,這是司馬氏在與曹氏的「兩姓之爭」中所取得的一種成就,但是卻不能說是司馬氏就是代表了「汝潁集團」及其利益,特別是請看看從司馬氏開始奪權到西晉開國的這段期間,其支持者(包括居關鍵力量者)絕非只是「汝潁集團」就可以涵蓋(如《晉書.景帝紀》說司馬師在曹魏執政時之手下要角是:
諸葛誕、毌丘儉、王昶、陳泰、胡遵都督四方;
王基、州泰、鄧艾、石苞典州郡;
盧毓、李豐掌選舉;
傅嘏、虞松參計謀;
鍾會、夏侯玄、王肅、陳本、孟康、趙酆、張緝預朝議。
這張名單中雖然後來有人叛離,但是已可看出當時他的班底所包括者絕非只限於汝潁地區人士),也不是只靠「汝潁集團」就可以奏功。

基本上所謂「汝潁集團」與「譙沛集團」之於曹魏,應該主要是存在於曹操建立魏國之創業時代,其勢力雖說是隨著曹操的成功而延續,不過到了曹爽時期,這些集團的先驅「元老」已然相繼故世,所以魏朝的權力中心其實是處於一個重組、洗牌的情況,至晉王代魏前後而有所變化。且以西晉佐命功臣並於日後獲配饗太廟者以觀,如賈充(官至太尉;父賈逵)、陳騫(官至大司馬;父陳矯)、荀顗(官至太尉;父荀彧)、裴秀(官至司空;父裴潛)、何曾(官至太宰;父)、王沉(官至驃騎將軍;父王機)、石苞(官至大司馬)、鄭沖(官至太傅)、羊祜(官至征南大將軍;父羊衜)等,可知這些晉朝開國元勳之先人固然多為魏室舊臣,但是已不完全是曹操時代之「汝潁集團」那批人的後代了。至此,能否再只以汝潁與譙沛集團鬥爭的眼光來作觀察,拙見認為尚有討論空間6/7;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