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鳩摩羅什原譯,普行法師易解《法華經易解》

法華經易解

【原文p.78】「本經(「法華經」)由印度傳入中國,約有三譯:第一次,是燉(敦)煌沙門竺法護,於西晉惠帝永康年間(公元三○○年),在長安青門譯出二十八品,名正法華。第二次,是龜茲國(即今新疆之庫倫)沙門鳩摩羅什,於東晉安帝義熙年間(公元三九七年),在長安西明園譯出二十七品(缺提婆達多品,後由真諦譯出,安於寶塔品後),名妙法蓮華。第三次,是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及達磨笈多二師,於隋文帝仁壽年間(公元六○一年),在長安大興善寺譯出二十八品,亦名妙法蓮華。
本經雖有三譯,然為世所尊尚而普徧(遍)弘揚的,唯是什公的譯本。因為什公譯經,是採取意譯的方式,義既信實,辭亦暢達,遠非其他拘於梵文文法的直譯可比。……可見什公為七佛以來,譯經第一,並非無因」

【指疑】根據現存資料可知,「法華經」傳入中國的翻譯情況是:
1《無量義經》一卷,【南朝宋】求那跋陀羅譯(→已佚
2《無量義經》一卷,【南朝齊】曇摩伽陀耶舍譯
3《法華三昧經》六卷,【東吳】支疆良接譯(→已佚
4《正法華經》十卷,【西晉】竺法護譯
5《薩曇分陀利經》一卷,【西晉】佚名譯
6《方等法華經》五卷,【東晉】支道根譯(→已佚
7《妙法蓮華經》八卷,【姚秦】鳩摩羅什譯
8《添品妙法蓮華經》七卷,【隋】闍那崛多、達磨笈多譯

由此可知「法華經」的譯本應該說是原有7+1(雖然1﹞﹝3﹞﹝6﹞已佚,至於前引文所說「三譯」則應當是僅指現存且有「法華」二字為名稱的經典。以上,謹此補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