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英】阿嘉莎.克莉絲蒂著,李平、秦越岭譯《五隻小豬之歌》

五隻小豬之歌



*********************************************************
/*
本文可能對本書描寫了劇情、敘述了人物,並透露了結局,請未讀過本書的讀者勿往下閱讀本篇,以免影響未來閱讀原書時的樂趣。
*/
*********************************************************



所謂「五隻小豬」應是一首童謠的歌名,而所謂「童謠殺人」對熟悉偵探犯罪小說的讀者想當不會陌生,因為這是在此類小說裡時而會出現的手法之一,不過本書的「童謠」之具體意涵乃是指真正的罪犯是五位(用童謠裡的「五隻小豬」當代喻)之中的一位。

本書照例又再次發揮了阿嘉莎.克莉絲蒂的「本色」,就是讓讀者感覺書中的殺人凶手之真身,可說「人人有可能,個個沒把握」,然後真相揭曉,畢竟是那位讓人覺得最不可能的那一位~事實上讀者對之並非全無懷疑(相反地。熟悉阿嘉莎.克莉絲蒂的手法之讀者說不定一開始就鎖定她是嫌犯的機率甚高),端看作者怎麼編出一個「理由」、「動機」,讓這位看似不可能殺人的角色當上凶手了。

只不過是本書讓我個人覺得較須商榷的,就是凶手據說是五位中的一位,於是作者安排讓「神探」白羅對之一一訪談,然後再由這五位各自提交一份對當時命案發生時的直擊回憶,於是本書的案情就在這樣「受害人一位,凶手是五位裡的其中一位」之小格局下,讓讀者前後「溫習」了謀殺過程至少10次~這還不不包括原委託辦案者(卡拉.洛曼荃,原名卡蘿琳.奎雷)、被告律師(蒙塔克.狄里奇)、原告律師(昆汀.福格)、年輕律師(喬治.梅修)、書記(愛德蒙)、老律師(凱洛.喬納森)、警長(海勒)……等人的說詞,可說是連篇累牘到「爬梳」的地步了。誠然作者安排白羅這樣做並不是沒有道理(事實上本書相當程度地強調了「心理學」~請參見註),不過讓人讀到最後即使知道白羅為了偵破這樁發生在16年前的命案是需要許多資料,但是卻也不免感到疲累。惟幸好結局還算「隱情曲折」,讓人覺得它還是可以算上阿嘉莎.克莉絲蒂筆下還算不錯的一本著作~我個人認為如此。

【註】由白羅在書中對「五隻小豬」之一的菲利普.布萊克的對話,可知白羅是想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而不是想要「簡單的事實」;他要的是可能涉案者記取的事實,而由時間和記憶來負責選擇~其中可能會有一些翻遍卷宗也找不到的事與說過的話,或一些彼覺得不相干或不願重述而不曾提過的事,而這些就是白羅所需要的線索(引上原文可見於p.7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