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疑案:魏子雲《金瓶梅的問世與演變》
【指疑】有關《金瓶梅》一書的作者,根據研究,最早明白指出是王世貞而為現時可見者,一般認為當以清人宋起鳳《稗說.卷三.王弇州著作》最早,其文自署作於康熙十二年,說:「世知《四部稿》為弇州先生生平著作,而不知《金瓶梅》一書也先生中年筆也。」
另有清朝張竹坡評本《金瓶梅》中的謝頤(或曰即張竹坡或張潮……之化名)於康熙卅四年間所作的序,原文是:「《金瓶》一書,傳為鳳洲門人之作也,或云即鳳洲手。……」
(至於世人有謂最早見於明朝沈德符《萬曆野獲篇》,其實沈書但言「嘉靖間大名士」,並未言明作者姓名。)
上引二文中所提「弇州先生」、「鳳洲」即是指明朝的王世貞(字元美,號鳳洲、弇州山人、九友齋、五湖長、貞元五湖長、天弢居士、鳳升、息庵居士等),可見王世貞之為《金瓶梅》的作者,在當時已是世論舊說了。說得清楚些,支持此論者認為《金瓶梅》的作者就是王世貞,不然最多可能是王世貞與其兄弟王世懋合著,但是仍以王世貞為主要作者(至於說是《金瓶梅》為王世貞的門人所著則需另作商榷-相關者可見於各「金學」研究論述)。
只不過是如前列魏(子雲)書所言,代表性意見如吳晗〈金瓶梅的著作時代及其社會背景〉一文(原刊於1934年1月《文學季刊》創刊號,亦收錄於2011年10月出版的《明朝三百年》一書;以下簡稱吳文),否定了王世貞為《金瓶梅》作者之說,遂有各種研究與猜測,其中所提可能選擇之眾多,議論之紛紜,足與研究「『武王克商』之年」、「佛祖釋尊生卒年」等歷史公案相提並論,堪稱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奇觀。
事實上吳文只否定了明清時人筆記小說所言之「王世貞企圖以「以毒傳紙」的方式用《金瓶梅》一書毒殺嚴世蕃以報父仇」一事的真實性(註:所謂毒殺之說,對象並不只嚴世蕃一人,另有一說指出欲毒殺的對象為唐順之,可見此事本身就是各持一論的傳說性質,絕非信而有徵的歷史事件),然而他也只能論證此事件為偽而已,又如何能推翻《金瓶梅》作者為王世貞的世論舊說呢?要不然他必須證明所謂「《金瓶梅》作者為王世貞」與「王世貞企圖用《金瓶梅》毒殺嚴世蕃」二事最早係出自同一來源,兩者完全不可分割,那麼這樣一來,既然「王世貞企圖用《金瓶梅》毒殺嚴世蕃」不是真的,則「《金瓶梅》作者為王世貞」當然也不能成立了,惜乎這樣的論述在吳文中畢竟是缺乏的(註:不少學者把明朝沈德符《萬曆野獲篇》中所說「偽畫致禍」一事和《金瓶梅》作者作連結,這恐怕是失之於想當然耳,因為沈書原文並未明白顯示二者的關聯,連所謂「暗示」實則也不見得成立)。
以上,誠如中國學者許建平《金學考論》也說:
「吳晗並未將王世貞不可能寫《金瓶梅》作為論證的中心,而只將王世貞創作《金瓶梅》的目的不是為報父仇作為立論的根基。孰不知王世貞寫《金瓶梅》的目的是否為報父仇與王世貞是否寫《金瓶梅》並非同一回事,即王世貞即使寫《金瓶梅》的目的不是為報父仇,並不等於王世貞沒有寫《金瓶梅》。」(見p.98)即是此意,與拙文之論旨可謂不謀而合。
再者,吳文說:「……再退一步承認王世貞有作《金瓶梅》的可能,(自然,他不是不能做)。但是問題是他是江蘇太倉人,並且是土著,有什麼保證可以斷定他不「時作吳語」?《金瓶梅》用的是山東的方言,王世貞雖曾在山東做過三年官(公元1557-1559),但是能有證據說在這三年中,曾學會了甚至和土著一樣地使用當地的方言嗎?假使不能,又有什麼根據使他變成《金瓶梅》的作者呢!」
文中可見他認為《金瓶梅》書中用的是山東的方言,而王世貞是江蘇太倉人,於是他就一口咬定王世貞寫《金瓶梅》是不可能的事。問題是這樣的立論基礎未免過於薄弱,何況《金瓶梅》全書並不是單單只用山東的方言(「齊魯語」亦非只用於山東省,「金學」學者如魏子雲等甚而指出齊魯語中有燕語與吳語夾雜其間),而且甚至還有其他學者倒是考證說此書是出自南方人的手筆!所以以「山東方言」來引證此事者只能說是不定之論。再說《金瓶梅》的故事背景既是發生在山東,那麼作者若安排若干山東的方言於書中以增加小說的效果與對讀者的說服力,這也是可以合理解釋的事,一點也不奇怪。另一方面,王世貞既是「嘉靖間大名士」兼「世廟一鉅公」(後者的意思是指他是明世宗時期的重要官員或人物),學問、文筆過人,著作甚多(包括小說類、俗文學著作),又到過不少地方(包括作者所說「在山東做過三年官」),個人經歷豐富,因此若像吳文這樣單憑一個「江蘇太倉人」兼「土著」(?!)就想否定一切,這樣的結論未免太快了些吧!
【補充】清朝乾隆年間王曇〈金瓶梅考證〉(刊於存寶齋印行《繪圖真本金瓶梅》卷首,時間是民國五年)一文說:「……曾聞前輩趙甌北先生云:《金瓶梅》一書,為王元美所作。余嘗見其原本(隨園老人曾有此本),不似流傳之俗本鋪張床第等穢語。紙上傳藥,以毒東樓,其說支離,不足信也。……」
此文雖為學者鄭振鐸認為係蔣敦艮(清人,時在同治年間)偽作,但是彼所言者亦不可忽視,因為他說大學者趙翼也說《金瓶梅》一書為王世貞所作,且「原本」的內容「不似流傳之俗本鋪張床第等穢語」,云云。凡此或可一併參考。
- May 30 Mon 2016 10:42
⊕文史疑案:魏子雲《金瓶梅的問世與演變》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