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趙無眠《百年功罪》(b

百年功罪

【原文
p.361362(「無恥的好人」一節)「常說「亂世出英雄」,《三國》就是明證。裡面有多少英雄?數是數不清的。單是蜀漢一朝,就有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這「五虎上將」,姜維好像也算一個。諸葛亮算不算?當然要算,不然於理不通。二十幾歲出茅廬,羽扇綸巾定天下大勢,運籌帷幄,處變不驚,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這還不算英雄?不過照曹操的意思,當時夠得上大英雄的只有兩個,一是劉備,一是他自己,「惟使君與操爾(耳)」。曹操的英雄是英雄中的英雄,與我們百姓講的不全是一回事。

蜀營中還有一位
魏延,立過不少戰功,卻沒有誰把他當英雄。原因是他腦後有塊反骨,靠不住。這塊「反骨」別人都看不出來,只有諸葛亮看出來了,要殺他,爲劉備所保。正是用人之際,殺降將不利於廣納人材。諸葛亮雖然能決勝於千里之外,看人卻不一定準。譬如馬謖,他就沒看準。劉備曾說馬謖不堪大用,他不信,偏教他守街亭,結果丟了。魏延殺了昏庸的上司太守投了過來,使長沙得以和平解放,還救了老將黃忠,功勞是很大的。諸葛亮以貌取人,指他有反骨,實在是一種偏見。魏延終其一生,只反過兩次,第二次是諸葛死後。他急報軍情時腳步太重,煽滅了油燈,於是怪他壞了丞相的祈禳之法,也就是說,諸葛亮之死是他給害的。那諸葛亮是何等人物,連皇上都稱他爲相父;把如此罪名扣到魏延頭上,豈不是明擺著逼他造反?所謂「祈禳之法」,本不過是裝神弄鬼的伎倆,沒做成也就算了,竟還要逼反一位久經沙場、功勞卓著的大將。蜀漢雖說是以「人和」得與占盡天時地利的魏、吳成鼎立之勢,其實用人一直甚不公平,喜歡任人惟親。而魏延既死,蜀中再無大將,只等著垮臺了。……

說到反,呂布的反名最大,要超過魏延。先是
殺了義父丁原,後又殺了義父董卓,故人譏爲「三姓家奴」。然而細究起來,殺丁原固然不義,殺董卓卻是反戈一擊有功。董卓梟雄,除了呂布無人能殺。呂布本領高強,力能敵劉、關、張三英,民間才有「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的說法誇他的英武蓋世無雙。而且他不是個好戰分子,有本事沒本事一定要打個出人頭地什麽的,這樣的政治野心他沒有。雖說成不了氣候,對於飽受戰火塗炭的百姓來說,總比窮兵黷武、動不動就興師北伐或御駕南征要好得多。……」

【指疑】作者趕忙不迭地用了好幾段文字來敘述《三國演義》的故事情節,無非是要表達他所提「無恥的好人」論點,問題是這些敘述既不存在於史實,也與本書全文依史論事的風格不符,可謂敗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st2008 的頭像
    Fast2008

    快傑文史網誌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