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史疑案:天行健(朱春榮、朱健)《清算品三國-幫助易中天算四筆帳》

清算品三國

【原文
p.108「先說劉表。《後漢書》說他是魯恭王之後,易中天認為:「劉表這個『帝室之冑』,大約是真的,像劉備那個『皇族身份』,可能是『注水豬肉』」。……但我以為不然,劉表這個皇族身份,也是可疑的。如果說劉備是『注水豬肉』,僅僅是質量不好,分量不足,但總還是豬肉;劉表則有可能連豬肉也不是。為什麼?《後漢書》雖然說他是魯恭王之後,《三國志.劉表傳》卻僅僅說他是「山陽高平人」,皇族之事,隻字未提。《三國志》的成書早於《後漢書》,而且運用史料比較嚴謹,比《後漢書》更具有原始性和可信性,若二者發生抵牾,一般應以《三國志》為準。也許有人會以為陳壽世稱「良史」,文字簡練,沒寫劉表的皇族身份,不過是為了節約筆墨吧?實則不然。……」

【指疑】引文作者大力質疑劉表的「皇族」身份,所持理由不外是《三國志》沒有記載,不過既然《後漢書》記載了劉表是皇族,卻堅持單單只是用「《三國志》沒有記載」來企圖推翻,這樣的論據似乎還嫌不夠。

再說作者說「《三國志》的成書早於《後漢書》,而且運用史料比較嚴謹,比《後漢書》更具有原始性和可信性,若二者發生抵牾,一般應以《三國志》為準」,此語基本上是可以成立的,此由例如北宋司馬光在編撰《資治通鑑》時,若遇《三國志》與《後漢書》所載史事有所抵觸則多半是採信前者,即可知之,但是一方面《三國志》本身不是沒有問題(包括文字簡略、避諱等),也不是不會有錯漏(相關研究的專著中國歷代甚多,不知凡幾),二方面《後漢書》既是成書於《三國志》之後(范曄也不可能沒讀過陳書),實則可以更有機會在參考《三國志》之後或修其錯誤,或補其不足,所以對相關史事理當相互參照才對。

且舉個例子,如《後漢書.孝獻帝紀》記載:


※「(建安)元年……辛亥,鎮東將軍曹操
自領司隸校尉,錄尚書事。」
※「(建安)元年……冬十一月丙戌,曹操
自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百官總己以聽。」
※「(建安)九年秋八月戊寅,曹操大破袁尚,平冀州,
自領冀州牧。」
※「(建安)十三年……夏六月,……癸巳,曹操
自為丞相。」
※「(建安)十八年……夏五月丙申,曹操
自立為魏公,加九錫。」
※「(建安)二十一年夏四月甲午,曹操
自進號魏王。」

以上像這種曹操「自領」、「自為」、「自立」、「自進號」種王公或大官之說,在《三國志.武帝紀》裡通通看不到,相反地倒好像都是獻帝自願加封,那麼究竟是《三國志》還是《後漢書》的記載比較符實,當是見仁見智(或說是大家「心裡有數」也行)。


因此筆者將此事(即劉表的皇族身份是否屬實)列為疑案。至於劉備的皇族身份之謎,實則歷代各方學者論述甚多,在此不再贅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st2008 的頭像
    Fast2008

    快傑文史網誌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