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練性乾《南懷瑾談歷史與人生》(a)

南懷瑾談歷史與人生

【原文
p.131133】「智慧,我們要注意,「智」在東方文化裡並不是知識。……「般若」的解釋是智慧,為麼不譯成《金剛智慧波羅蜜多經》呢?因為中國過去翻譯有「五不翻」,外文有此意義而中文無此意義的不翻,為「五不翻」的一種。……我們過去的翻譯,不像現在,尤其南北朝佛學進來的時候,……當時「般若」為什麼不翻成「智」?因為中國人解釋「智」往往與「聰明」混在一起,所謂「聰明」是頭腦好,耳聰目明,反應得快就是聰明,是後天的;而智慧是先天的,不靠後天的反應,天分中本自具有的靈明,這就叫智慧。他們考慮梵文中這個字有五種意義,智慧不能完全代表出來,所以乾脆不翻,音譯過來成「般若」。

【指疑】引文作者所謂「中國過去翻譯有「五不翻」」,應是出自南宋周敦義為釋法雲編《翻譯名義集》,其中的〈婆伽婆〉條中有謂:
(玄)奘法師明五種不翻。
一、祕密故,不翻。陀羅尼是。
二、含多義故,不翻。如薄伽梵,含六義故。
三、此無故,不翻。如閻浮樹。
四、順古故,不翻。如阿耨、菩提。實可翻之,但摩騰已來,存梵音故。
五、生善故,如般若尊重,智慧輕淺,令人生敬故,不翻。

由此可知「般若」之所以不翻譯為「智慧」,原因是為了「生善」(即為生更佳效果之意,反之若以「智慧」二字表達「般若」一詞,則為唐玄奘法師認為失於「輕淺」,不足以「令人生敬」),而非前引文作者說的「外文有此意義而中文無此意義的不翻後者屬於「此無」的範疇);至於後面又說的「他們考慮梵文中這個字(按:即「般若」)有五種意義,智慧不能完全代表出來」一語,事實上此所謂「梵文中這個字有五種意義」則又是屬於「含多義」之範圍,所以這話也不能說是全對吧(如果在意所謂「五不翻」的嚴格區分)。


【補充】引文作者說「聰明……是後天的」、「智慧是先天的」,此乃見仁見智之事又一樁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st2008 的頭像
    Fast2008

    快傑文史網誌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