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疑案:錢定平《蚩尤猜想-中華文明創世紀》
【原文p.16~18】(關於史前的一種觀點—相狎(Engagement))「……隨著時間推移,史前概念所賴以安身立命的基礎,也在不斷改變。……對這些現象的解釋和闡述,仍舊是考古學家的事,不過是一種新型的考古學家—認知考古學家。當然也是史學家的事—一本史前史對這點總得有個交待。這裡,雙方一個主要的思維工具就是相狎。
所以,相狎是史學家跟考古學家聯姻的寧馨兒,非考古不能給史學研究提供思索的原料,非史學不能將考古發現提升為人文的錄像。僅就史學家來說,他們要在壇壇罐罐的基礎上,作大跨度的、宏觀的、藝術的形象思維的思考(錢學森語)。……所以,要說相狎,首先是考古學與歷史學之間的相狎。後來,參加相狎的學科越來越多,包括了語言學、文化人類學、藝術史、社會學、心理學以及基因研究等。」
【指疑】將「engagement」一詞翻譯為「相狎」並侃侃而談,乃是本書作者的創見,同時(倘依筆者個人的主觀看法)也是讓本書失去不少可讀性的原因,因為這樣的翻譯不但十分不恰當(註),而且可謂從頭至尾貫通了全書,讓讀者感到難耐。
【註】狎,習也,乃「過分親近,互相輕侮」之意,如《左傳.襄公六年》:「宋華弱與樂轡少相狎,長相優,又相謗也。」中之「相狎」即為此意(請參見楊伯峻《春秋左傳注》,試問難道這就是「考古學與歷史學」之間的關係嗎(所謂「非考古不能給史學研究提供思索的原料,非史學不能將考古發現提升為人文的錄像」一語不就意味著兩者要相輔相成,又何來「相狎」)?且觀其前後文,實在看不出作者所謂的「寧馨兒」是這樣產生的,因此筆者相信它應該可以有更適當的用詞才對。
- Sep 19 Wed 2012 19:51
⊕文史疑案:錢定平《蚩尤猜想-中華文明創世紀》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