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短評:【美】凱蒂.馬頓著,廖月娟譯《梅克爾傳:一場卓越的史詩之旅》,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說明】我個人不習慣看這種吹捧一個現代政治人物到令人頭皮發麻的公關、業配等級之所謂傳記。如果記憶無誤,上次讀這種於字裡行間對「超人」歌功頌德的傳記還是上個世紀的事,而所涉及的主人翁,大概不外乎是古時的「康熙大帝」之類吧~
另外,於其中讀到這麼一句:
「二○一六年是安格拉.梅克爾總理任期中最艱困的一年。她最重視的歐盟混亂不安;接二連三的恐怖攻擊重創德國社會,威脅她的難民政策;還有,十一月八日,她最仰慕的國家-美國-竟然選出跟獨裁者勾肩搭背的新總統。」(見p.303)
這本書出版於2021年(英文版和中文版皆同),梅克爾在同年下台,表示她的政治生涯已屆尾聲,故作者難道不知道她於長達16年之在任期間就訪問了中國12次(直至下台前幾個月於訪美中始有明言「反轉」的演出),而如此密切的關係又哪裡是僅僅一句「跟獨裁者勾肩搭背」就可以形容呢?那麼為何她自己可以努力又賣力地「跟獨裁者勾肩搭背」,而別人就不行了呢?這樣的兩套標準讓人非常不以為然~
再以從她當時的影響力來看,有人捧之為歐盟(或甚至是歐洲)的領袖,但是當2014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克里米亞之時,卻沒看到這位所謂「歐洲領袖」拿出什麼有效的辦法來對應(註:本書的說法是她團結歐盟進行制裁措施讓俄羅斯「經濟元氣大傷」而且「普亭似乎得到教訓」~見p.268),等同「綏靖」,無怪乎直到8年後俄烏戰爭爆發後,有人直指當年她帶頭因應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諸多對策根本是失敗的。不過想想也不必感到意外,因為本書提到她曾說過:
「我從結果開始思考-從期望的結果,然後逆向進行……重要的是,在兩年後能得到什麼樣的結果,而不是我們明天會在報上看到什麼。」(見p.22)
準此,我們可不可以說原來這位所謂「歐洲領袖」最多只能思考「兩年後」的事,所以發生在俄羅斯於侵佔克里米亞「八年後」之繼續揮兵攻打基輔自然也就不是她所能預見與負責了,對不對?可嘆!
回到本書前頭,蘇宏達在他寫的「導讀」裡說:「……梅克爾執政十六年見證了德式民主的偉大。……」
筆者認為這是一句不該出自所謂學者的怪話,因為事實是「民主就是民主」,民主只有一種,各國可以是在表現出來的實行制度有些不同,但是民主的精神應該是齊一的,民主的制度也應該是完整的,因此不該有什麼「X國式民主」、「X式民主」之類的稱呼,否則很可能造成誤導,讓人以為民主到了某些國家就可以變體,或者甚至打折,然後繼續自稱這種「假民主」也是民主以達到混淆視聽、欺騙世人的目的。
可代之者,你可以說「X國的民主政治」或「民主政治在X國」等來表達你的針對性,但是在坊間的一干書籍中常見到的所謂「中國式民主」、「新加坡式民主」、「俄羅斯式民主」(註:被列於此者可留待公評)……,乃至於本書說的「德式民主」等,通通都是不當的說法。
實際上今日德國早已被定位為民主國家,這有什麼問題呢?而德國的民主政治也絕對不會因為梅克爾執政才顯得很偉大,要不然難道這是表示所謂「德式民主」(?)並不是真正的民主,畢竟它還需要靠某個「個人」的上台執政才能反應出它的偉大,而這顯然是說不通的。以上,朋友我請你也想想。
- May 13 Mon 2024 12:07
⊙讀書短評:【美】凱蒂.馬頓著,廖月娟譯《梅克爾傳:一場卓越的史詩之旅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