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短評:【英】艾力克斯.麥可利迪斯著,吳宗璘譯《緘默的病人》,春天出版國際文化
【說明】對本書的讀後感,且分三點敘述如下:
【A】以「心理治療師」為主角的懸疑小說,劇情看似簡單其實曲折,故事末了時揭曉的真相讓人非常震驚~相信這正也是作者希望得到的效果,而其目的顯然完全達到。
建議未讀本書的讀者,在展讀之前不要先看網友書評,甚至連搜尋都不要試,因為要提防有些朋友行文時會有意無意地直接劇透,有的甚至在標題上就等於告訴了你結果,造成這本書(或這類書)恐怕會失去讓人閱讀的樂趣與價值。
本書的譯筆無礙,只是故事中間之某些橋段可能會讓部分讀者覺得有點拖,惟幸好結局沒有讓人失望~至少對我來說是如此。
【B】本書之寫作有個極為特殊的手法,讓人不由得想起英國「謀殺天后」阿嘉莎.克莉絲蒂的筆下曾有一本名作(姑隱其名,以免洩漏劇情),二者可謂有某種類似之處。雖然克莉絲蒂曾經表示這樣的寫法並不是她發明的,而且她那本書原是應他人之要求而構思及寫成,最初可能未必是出自她的本意,惟無論如何,此種手法肯定是需要極為高度的組織能力與過人的文字技巧的,非高明的文學大家不足以至此境地,此乃毫無疑問之事也(我們就此推想,或許本書作者的靈感也有可能是來自阿嘉莎.克莉絲蒂也說不定)。
另一方面,本書中出現了兩個「第一人稱」(一個是敘事主角本身的「我」,一個是在病人的日記裡的「我」,分屬不同的兩位當事人),而如果沒弄錯,這種構成倒是可以在其他作者的書中找出類似的例子多起,並不算是很特殊,但是影響所及,卻也成為本書相當關鍵的部分,能不能說,這樣的敘述方式在較近出版的犯罪懸疑推理小說裡即使不算什麼主流,但其實也是不時可見的一種別具匠心之安排,相信讀者對凡此作品於多看看後也感覺習慣了吧?
【C】本書的英文原名是「The Silent Patient」,相信多數人應該會同意:「Silent」譯為「沉默」或「緘默」都是正確的,然而就筆者主觀的認知來說,「沉默」和「緘默」雖然在中文的語意裡都是指默默無語,但是在語感上似乎「沉默」算是較為一般的用語,而「緘默」則更帶有一點「懷著蓄意」、且甚至「藏有內情」的意味,對不對呢?
準此,若果為真,那麼譯者或出版社之採用「緘默的病人」來當書名,倘以書中情節來看,應該說是比「沉默的病人」更貼切,同時也更暗示出一個重點了吧,至於讀者們於讀後是否也能就此感覺認同,那就端看各人見仁見智的想法了~
- Feb 18 Fri 2022 10:59
⊙讀書短評:【英】艾力克斯.麥可利迪斯著,吳宗璘譯《緘默的病人》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