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嘉《明代政治制度的原流與得失》﹝增補本﹞(b),陜西師範大學(中國)
【原文p.005】「韓林兒兵敗,渡江到江南時(1366年),死在江中,朱元璋成了起義軍的共主。後來朱元璋建立統一王朝時,不忘「明王出世」的元末農民大起義的歷史,所以把自己建立的王朝叫作(做)明朝,表明它代表「明王出世」建立的新王朝,而元朝則成為黑暗勢力的代表。因為他這支隊伍畢竟是小明王韓林兒的一支,告訴人們明王已經在世,所有明教教徒都是一家人,意在團結當初一同起義的部屬。這個命名,反映了朱元璋起家的歷史。元朝起於北方,朱元璋起事於南方,依照五行,北方是水,神是玄冥;南方為火,神是祝融,金陵又是祝融的故墟,以火制水,以陽消陰,以明克暗,中國古代神話中朱明相連,這一切都在說明,明皇興起的象徵意義是上天的意旨。後來儒生們以朝日夕月來解釋明字的意義,那都是後來附加上的東西,不是其原始的意義。」
【指疑】前引文中有三點需要討論如次。
A. 作者說「韓林兒兵敗,渡江到江南時(1366年),死在江中」,但是根據《明史.卷一.太祖本紀》的記載,韓林兒兵敗(且劉福通被殺)後返回涂州是在元順帝至正廿三年三月,覆舟於長江而死(註1)則是在至正廿六年十二月,可知韓林兒從兵敗到喪命之間已時隔超過三年半。至於作者所說的「……兵敗,渡江到江南時……死在江中」,這在筆法上未免過於跳躍,恐易引導讀者的了解進入一個錯誤的因果關係。
B. 作者說「……後來朱元璋建立統一王朝時,不忘「明王出世」的元末農民大起義的歷史,所以把自己建立的王朝叫作(做)明朝,表明它代表「明王出世」建立的新王朝,而元朝則成為黑暗勢力的代表」,
然而朱元璋建立朝代時何以取名為「明」(或「大明」),於當時的官書(乃至於日後由清人編纂的《明史》)上並無記載,而且甚至可能沒有給予官方說法,否則如果以「明」為國朝名號既已賦予具體的意義,那就意味著官方的意識型態豈容更改,於是為何又有作者所說「儒生們以朝日夕月來解釋明字的意義」一事發生呢?這並不合理。
C. 作者說「元朝起於北方,朱元璋起事於南方,依照五行,北方是水,神是玄冥;南方為火,神是祝融,金陵又是祝融的故墟,以火制水,以陽消陰,以明克暗……」,
不過根據朝代「五行生剋」的原理,
若採用新莽之前的「五行相剋」說,那應該是「木剋土,金剋木,火剋金,水剋火,土剋水」;
若採用新莽之後的「五行相生」說,則應該是「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
故無論如何,從來沒有所謂「以火剋水」的道理,可知此乃謬說(註2)。
【註1】世人每謂此乃朱元璋的部下廖永忠自為之,或甚至是受命為之~請參見《明史.卷一百廿二.韓林兒傳》與《明史.卷一百廿九.廖永忠傳》。
【註2】相關論述,請參見拙篇:
https://fast2008.pixnet.net/blog/post/32861702
https://fast2008.pixnet.net/blog/post/29408071
https://fast2008.pixnet.net/blog/post/32882402
- Oct 25 Fri 2024 16:43
★朱永嘉《明代政治制度的原流與得失》(b)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