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史疑案:【日】井上靖著,劉慕沙譯《敦煌》,遠流

敦煌 井上靖 遠流.jpg

【原文p.721】「趙行德進京趕考,從湖南鄉下老家來到京城開封,正是(北宋)仁宗皇帝天聖四年(西元一○二六年)春月
……
趙行德進京趕考的這一年……從春季到初夏一直逗留京城……在這段日子裏,趙行德已經以優秀的成績通過了禮部帖經、雜文、時務策五道。以及詩賦等等的考試
天氣逐漸變熱的初夏裡,……行德接到了一紙通知,要他前往應試吏部的身、言、書、判諸種測驗。……
……
女人說著,遞給行德一小片碎布……行德攤開手上的那片碎片,只見那上面有一些奇形怪狀的類似文字的什麼,十個一行的排列成三行。
……
趙行德每天總要拿幾次布片出來,看看那上面的奇形文字。根據那女人簡短的解釋,八成是西夏這個國家的官符,相當於牌證或是通行文書之類的什麼。……」

【指疑】本書的故事發端於一位名為趙行德的書生(即書中的主人翁),於赴京趕考失利後在街上救了一位西夏女子,後者給他一片碎布,上書有西夏文字,引起他的好奇,而在此之前他曾在應試之際睡著時夢到被問及「何亮(曾在距離當時約卅年前出任永興軍通判)對西夏的鎮邊政策」,於是對西夏愈發感到興趣,乃西行前往該國,進而經歷了一段不平凡的際遇。

關於他赴京趕考之事,有以下幾個疑問可予討論:
A. 作者說他進京赴考的時間是北宋仁宗皇帝天聖四年(西元一○二六年)春月」,但是查該年並無舉行「殿試」等級的進士科考(或稱「大比」),而是隔年的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請參見註)才有,然而根據書中敘述,趙某在天聖五年的一月時即早已遠離京城開封半年而出現在北宋於西北第一線的前進據點靈州,從而開始他在西夏的一段奮鬥生涯了(見p.23),可知作者設定的參加考試時間頗有問題。
B. 殿試通常是舉行於陰曆三月,但是作者的意思似乎是在初夏,這在時間上也有些參差。
C. 在北宋的科舉制度裡,考生在通過禮部考試後於殿試之前還會有個如書中所說的「吏部考試」嗎?此尚有待進一步查證。

另一方面,根據記載,一般認為所謂西夏文字應是在李元昊稱帝時期於1036年(夏景宗應運三年)左右創制,但是本書故事裡的趙行德卻在1026年時就可以在開封都邑裡見到,這在時間上是否搭得上,似乎亦有待商榷~特別是他雖然早知西夏是本國的邊患,但是卻是因為看到西夏女子給他的碎布上之西夏文字而感到好奇,繼而帶動決心前往遊歷,於是才有本書的故事,可知此事算是相當關鍵的。

【註】根據史料記載,在北宋仁宗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舉行過三次進士科「大比」科舉考試:
A. 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
B. 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
C. 天聖八年(公元1030年):該年並正式開設武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st2008 的頭像
    Fast2008

    快傑文史網誌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