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推薦書:【美】凱.柏德、【美】馬丁.薛文著,林鶯譯《奧本海默》(上下),時報文化出版

奧本海默 上下.jpg

【說明】雖然讀完此書已是數月前之事了,但是至今不但記憶猶新,甚至彷彿感覺還留著一點閱讀當時的情緒澎湃……。

本書據說花費25年才完成,中譯本上下兩冊加起來厚逾千頁,但是卻令人在孜孜不倦、引人入勝的感覺中讀完,繼之又追加幾本書來擴充自己希望知道更多的相關記述與知識。說這是榮獲美國普立茲獎的作品,筆者認為是真正實至名歸。

朋友如果對人稱「原子彈之父」的羅伯特.歐本海默這位科學家及其所處時代的史事與科學發展有興趣,筆者個人認為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人物傳記,同時更不能不說本書的優秀中文譯筆也絕對是讓本書成功的一大關鍵。


【補充】筆者雖然認為本書精彩好看(再回顧時,但覺書中令人「有話要說」的議題甚多,在此不及一一盡述),但是對其主人翁在完成大業壯舉(領導團隊製造原子彈)前後的遭遇-其中特別是指事後幾年間所面臨一連串的調查與聽證交鋒,倒是覺得自己若是身處與其同時的當世,恐怕也實在是很難站在支持他的那一邊。

誠然歐本海默日後得到美國總統甘迺迪的頒獎(及獎金;後因甘迺迪遇刺而改由繼任的詹森代行),甚至是拜登正式為他「平反」,但是考量到他一直以來的左傾思想與過去的交往背景,以及他的家人、親人和身邊的人際關係網所傳達的意識型態,還有方當發展中的核彈之機密曾經不時地從他的研究團隊流出(至於他的「分享」哲學在身處兵凶戰危的時局裡究竟是否合乎時需就更不用說了),再加上當時「麥卡錫主義」盛行反共之世道氛圍,凡此種種,我認為歐本海默的「安全許可」最終被撤銷並不能說是一個「無理的迫害與打壓」。另一方面,他從主持發展核彈到反對氫彈固然有一段艱難的心路歷程(包括悚然自覺當上「死神」的內疚與沉重壓力),但是他當初迫切發展核彈既是因為「納粹也在發展核彈」,那麼當後來時勢演變成「蘇聯也在發展氫彈」之時,為何他就選擇反對美國發展氫彈了呢?難道蘇聯在他心目中就不構成有如邪惡的納粹一般對世界和平的威脅嗎?或者是不是他相信納粹會放核彈,但是蘇聯卻不會放氫彈呢?還是他認為美國只需要擁有相對中小型的「戰術核彈」就可以應付蘇聯大型的「戰略氫彈」的軍事壓力?……這一切,我想大家會有不同的看法,且留待各家去評說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