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中國史 (35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子彥《朱子彥論三國謀略》

朱子彥論三國謀略

【原文 p.144】「……陳壽所寫的蜀志為什麼這麼簡單呢?因為蜀國不設史官
。修史是我國古代歷代王朝的傳統,而且魏、吳兩個國家都有史官,唯獨蜀國不設史官,沒有人修史。所以,陳壽寫蜀書就相當困難,蜀國沒有官方檔案,民間傳聞也不可靠,故陳壽修《蜀書》所搜集的資料遠不如魏、吳,《蜀書》在《三國志》中卷數最少,也最為簡略。」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強《辛亥就是一場鬧劇》(b

辛亥就是一場鬧劇

【原文p.126】「在今天,孫中山被我們尊稱為「國父」,作為革命的偉大實踐者,他在歷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可是實際在最初的時候,孫中山並不知道革命為何物,也不是為了實踐「三民主義」,他只是把清朝恨得牙癢癢,一心想要造反,一心想如何推翻滿清的統治而已。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王強《辛亥就是一場鬧劇》(a

辛亥就是一場鬧劇

【原文p.52】「以發布詔書的方式宣布退位,其實還是帶著濃烈的專政色彩。……溥儀在襁褓之中就坐上了皇帝的位置,他哭著不要這個權力,他爸爸載灃卻說:沒事,快完了。他盯著爸爸的眼睛,不懂,他希望完了就可以玩了,可是心裡又掠過一絲悲涼。……」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非《中國知識分子淪亡史》(b

中國知識分子淪亡史

【原文p.162】「《南山集》案大略經過是:因翰林院編修戴名世對清廷隨意篡改明朝歷史甚感憤慨,他通過訪問明朝遺老和參考文字資料寫了一本記錄明末歷史的《南山集》。康熙五十一年(一七一一),書印出十年後被人告發,因為書中用南明年號並涉及多爾袞不軌之事,康熙帝十分震怒,下旨將戴名世凌遲處死,戴氏家族凡男子十六歲以上者立斬,女子及十五歲以下男子,發給滿清功臣家作奴僕。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周非《中國知識分子淪亡史》(a

中國知識分子淪亡史

【原文p.116】「……蘇軾遇到了生平第一件禍事。當時,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詩句扭曲,大做文章,於是,元豐二年(一○七九),在蘇軾到任湖州知州不滿三個月時,以「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烏臺詩案」。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馮元魁《二十五史新編:清史(一八四○年前)》(c

二十五史新編:清史(一八四○年前

【原文p.183184】「……雍正帝將他(按:指年羹堯)逮至京師,交議政大臣、「三法司」、九卿議罪,凡九十二款,當大辟,親屬株連緣坐。雍正帝念他在青海、西藏建有功勳,令年羹堯在獄中自裁。他的兒子年富斬首,其他親屬免罪。雍正四年(一七二六)年羹堯自裁,終年四十八歲。」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馮元魁《二十五史新編:清史(一八四○年前)》(b)

二十五史新編:清史(一八四○年前

【原文p.168】「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八月十三日,雍正帝在圓明園患感冒而死,享年五十八歲,葬於易州泰陵。」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馮元魁《二十五史新編:清史(一八四○年前)》(a

二十五史新編:清史(一八四○年前

【原文p.33】「萬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努爾哈赤在政治、法制、兵制已經初具格局的基礎上,認為「帝業已成」,便稱汗登位,建立了「大金政權」(史稱後金),年號天命,建都赫圖阿拉城。」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了無居士《命理無理-子平合參研究》

命理無理-子平合參研究

【原文p.40】「段祺瑞是安徽合肥人,曾輔佐袁世凱訓練北洋新軍,民國成立後擔任陸軍總長,袁稱帝失敗後,他奉命組閣,因為主張向德國宣戰而與當時的大總統吳佩孚意見不合,纏鬥結果,他輸,只好黯然下台。一九二四年發生直奉之戰,直系敗北瓦解,他被推為臨時執政,兩年後下野,丙子年去世,享年七十三。」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蘇雙碧《太平天國人物論集》

太平天國人物論集

【原文p.54】「……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洪秀全從落第舉子到基督教的虔誠教徒,又從拜上帝會的教主到農民革明運動的領袖,這個變化過程是形勢的發展所左右的。因此,在洪秀全的思想領域中,既有新的資本主義的思想因素,又有濃厚的、傳統的封建色彩,不可否認,洪秀全的思想是受到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但作為近代的一個農民領袖,看到了外國比中國強盛,有可師效的一面,又發出了要和『番國』平等的呼聲。在革命歷程中,他制定了《天朝田畝制度》這個嶄新的農民革命綱領,提出解決土地問題的方案,這絕不是封建社會舊式農民領袖的思想所能達到的。
洪秀全作為近代史上向西方學習的先進人物,在歷史的進程中作出了新的貢獻,不承認這些,就無法解釋他為什麼贊成洪仁玕指出的旨在發展資本主義的《資政新篇》的事實。因此,把太平天國革命說成是『舊式的』、『單純的』農民戰爭,就很難對太平天國革命運動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洪秀全作為一個農民領袖,和其他偉大的歷史人物一樣,是存在著許多缺點和錯誤的,但這並不影響對洪秀全的貢獻作出應有的評價。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羽離子《明清史講稿》

羽離子明清史講稿

【原文
p.152】「《皇明記略》記明朝狀元張信訓導王子,引用了杜甫詩『舍下荀穿壁』來出題,太祖精讀揣摩,竟然猜疑此題實為譏諷天朝,張信遂被腰斬。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唐德剛《書緣與人緣》(d)

書緣與人緣

【原文
p.100】「193612月中,蔣氏顯然為此種過分的自信心所趨策,率領成批中央文武大員集會西安,而對自身安全措施,初未經心。殊不知「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固然可怕,但是正如作者的老本家唐雎大使所說的,布衣一怒,只要「伏屍二人,流血五步」也可解決問題。西安事變就是在這個「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的威脅之下和平解決的。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唐德剛《書緣與人緣》(c)

書緣與人緣

【原文
p.6971】「如今天與人歸,由張岳公資政所領導發起、群賢共祝九秩大慶的漢卿張學良將軍,便是這樣一位世界級的歷史偉人,他的個性所決定的行為,就關係全人類的禍福。事實上,他那顆火熱熱的、老而彌篤的赤子之心所鑄造的個性,再通過S-O-R(筆者按:依唐文所示,指stimulus-organism-response,即「刺激-生機-反彈」之意)的過程所「反彈」出來的社會行為,就部分地改寫了20世紀後期的世界通史,也通盤地改寫了同一時期的中國近代史。……所以我們如以「春秋大義」來觀察張學良將軍,他實在是一位動機純正、心際光明、敢作敢為、拿得起放得下而永不失其赤子之心的愛國將領。就憑這一點,當年假抗日之名行營私之實、其功未必不可沒而其心實可誅的軍人、政客、黨人、學者,在中國近代史上,就不能跟張學良這樣的老英雄平起平坐了。」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唐德剛《書緣與人緣》(b)

書緣與人緣


【原文
p.64】「西安事變之受惠者,也不全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乃至蔣氏本人也未嘗不無實惠。蓋西安無變,則蔣氏之勦共戰爭,以蔣之個性,勢必堅持到底。然徵諸世界各國近代史之各種實例,這一勦共戰爭,將伊于胡底,實無人可以臆測。「野火燒不盡,春風燒又生。」……共產黨有群眾、有理論,不謀斧底抽薪,專求揚揚止沸,是消滅不了的。而專靠槍桿來勦共,就是揚揚止沸;何況外患緊迫,大敵當前,有誰能保證一把野火就可把共產黨燒得死灰不燃?所以西安事變未始不是國共之爭的光榮收場。」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唐德剛《書緣與人緣》(a)

書緣與人緣

【原文
p.6364】「今日史家已完全證實,「九一八事變」是當年日本朝野蓄謀已久的行動。老實說,那也是北伐以後,蔣、李、馮、閻三年內戰的必然後果。事變既發,張學良之抵抗與不抵抗,是不會改變事變之結果的;而(何)他的「不抵抗」原是奉命行事。背了這「不抵抗」三字的黑鍋,在當時真是「國人皆曰可殺」。而張氏為此三字之冤不辯一詞,並從而戒煙去毒,浪子回頭,洗先革面,知恥近乎勇,卻是很難能可貴的。」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傅隆基著,周積明主編《羅貫中話三國》

羅貫中話三國

【原文
p.204】「根據現有的歷史資料,早在南朝陳廢帝光大年間(五六七~五六八,距關羽死三百多年),關羽似乎已經成了神,顯示靈驗。當時從天台山來的和尚智顗,在當陽玉泉山夢到關羽顯神,後來就在這裡建起了玉泉寺,還把關羽作為寺院護法伽藍神祭祀唐董侹《貞元重建廟記》)。不過這時關羽還被稱作關三郎,他的靈驗主要是監督和尚們不得貪私,否則就有大掌摑其面,因此和尚們「懼神之靈,如履冰谷」(范攄:《雲溪友議》)。在唐代,關羽給予人們的似乎還以恐怖居多,唐懿宗咸通年間,長安訛傳關三朗(郎)鬼兵入城,以致家家恐懼;凡是遭受鬼兵災禍的人,都發高燒戰慄(孫光憲:《北夢瑣言》)。……」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趙無眠《百年功罪》(b

百年功罪

【原文
p.361362(「無恥的好人」一節)「常說「亂世出英雄」,《三國》就是明證。裡面有多少英雄?數是數不清的。單是蜀漢一朝,就有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這「五虎上將」,姜維好像也算一個。諸葛亮算不算?當然要算,不然於理不通。二十幾歲出茅廬,羽扇綸巾定天下大勢,運籌帷幄,處變不驚,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這還不算英雄?不過照曹操的意思,當時夠得上大英雄的只有兩個,一是劉備,一是他自己,「惟使君與操爾(耳)」。曹操的英雄是英雄中的英雄,與我們百姓講的不全是一回事。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趙無眠《百年功罪》(a

百年功罪

【原文 p.250】「唐末國家再次分裂,契丹入侵,建立遼朝;而後女真人建立金朝,趁遼宋對峙,滅遼與北宋,佔據中原;再後蒙古人入侵,滅掉各占中國半壁江山的金與南宋。西晉和北宋畢竟是「大國」,所以北方強敵入侵時尚能退守江東、江南,建立東晉、南宋,各延續了一百多年的命脈,不至於被趕入絕境。當北方強敵再度入侵,已經成了「小國」的南方王朝再無地方可退,只好乖乖投降,或者跳海了。明代是中國的「統一」時代,但其末年國家爲朱氏朝廷、李自成、張獻忠三大政治勢力所控制,形成實際上的國土分裂局面,清軍趁勢入關。分裂狀態,各派政治勢力之間的矛盾爲入侵者所利用,不能夠同仇敵愾地共同抵禦外敵,這只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實際統轄的國土狹小,沒有迴旋餘地,容易被佔領和征服。」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樹增《漢代文化特色及形成》

楊樹增漢代文化特色及形成

【原文
p.811】「先秦是一個極其漫長的歷史時期,它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初級封建社會三種社會型態。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王朝誕生,完成了由野蠻文明的決定性跨越,拉開了華夏文明的序幕。」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范金民等《中國古代史研究導引》

中國古代史研究導引

【原文 p.120】(賀昌群執筆〈英雄與名士〉)「英雄之名,起於漢末,以前只有豪傑之稱-智過百人謂之豪,十人謂之傑。《孟子.盡心章》:『若夫豪傑之士,雖無文王猶興』,是指才智高出常人一籌而言,與漢末英雄一詞的起源,意義大有不同。《後漢書》卷六八《許劭傳》:「曹操微時,常卑辭厚禮,求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對。操乃伺隙脅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操大悅而去。」……」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