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讀萬繩楠《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試論魏晉年間的司馬氏與曹氏之爭的性質(2/7

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

(續前)
◆所謂「豪族」與「寒族」之爭
凡是讀魏晉南北朝歷史的研究者,都會在各類書籍中遭遇以下名詞:「豪族」、「勢族」、「世族」、「士族」、「強族」、「華族」、「貴族」、「巨族」、「大族」、「名族」、「強豪」或「豪強」、「地主」、「名門」、「高門」、「高第」……(當然,相對於此者也有「寒門」、「寒族」、「庶族」、「傖族」、「單家」……等)。這些名詞有些是意義相同的,有些則未必,不過若光就「豪族」來說,根據中國學者崔向東的研究,與其相關的詞語就有近百種(註2),定義也也許部分有些參差,不過可以說,它原是一種官僚、地主、商人的結合體,具有地方性、宗族性與世襲性,並且因為當時政治社會「獨尊儒術」的背景而造成使它與經學、儒學知識相聯繫的需要與條件,從而產生了「士族」,也就是說,由地方性的強族豪右可以經由崇儒通經的仕途動態地演變為具有文化的「士族」,而前引萬氏之書中說的「儒家豪族」應該就是指此而言。

問題是誠如中國學者唐長孺所說,士族的地位是會升降的,而魏晉所重的是父、祖官爵,即「當代冠冕」(指目前的權勢也),而非「塚中枯骨」(指遠祖、門楣,即過往的定品高低也),並且「在漢代算不上大姓,甚至出身卑微,只要在魏晉時因某種機緣在政治上獲得一定地位,也得以上升」;他進而論證了「士族的形成是在魏晉,因而只有在魏晉時獲得政治地位的家族才有資格列於士族。」(註3)這樣的觀點曾為若干史家認為是「研究士族政治一個重大的突破」(註4)。準此可知原本位居「寒門」者,是可以晉升為「世族」的,而身居「士族」者,其祖先最初也有可能是以軍功起家(註5),而不必定然是士大夫階級;所謂「士→名士→士族」這個形成過程,沒有高官厚祿(特別是近世的、現時的)的加持是無法落實的。

凡此,當然也有「由盛轉衰」的相反情況,如《後漢書.桓榮傳》說沛國桓氏在東漢「(桓)榮至(桓)典,世宗其道,父子兄弟代作帝師,受其業者皆至卿相,顯乎當世」,其族人桓範在曹魏時官居大司農,然而時屆東晉,桓氏後人卻必須靠軍功才能出頭,以至於如僑姓高門陳郡謝奕與桓溫相善,卻稱桓溫為「老兵」;桓溫想為兒子求婚於名門太原王氏之王坦之,王坦之返告其父王述,卻被後者大罵:「汝竟癡邪!詎可畏(桓)溫面而以女妻兵也。」(見《晉書.王湛傳》附〈王述傳〉)那麼為何曾經「顯乎當世」的桓氏到了後代,即使桓溫為當世人傑卻仍受歧視?史家認為這是因為一方面當時的士族尚文賤武,乃社會風尚所致,一方面也應當是因為早年桓範因支持曹爽而被殺,其後政局更演變為司馬氏取得政權,遂造成桓氏一族的衰落(註6)。另如唐長孺先生說:
潁川那麼多大名士,只有荀、陳、鍾和拔自卑微的庾氏成為士族……,無非由於這幾家魏晉時子孫貴顯,……潁川李膺、杜密身為黨人領袖,名位顯赫,卻因子孫在魏晉沒有人獲得必要的政治地位,潁川士族高門就數不上他們。」(註7

由此可知所謂「豪族」與「寒族」並非定然不變,有可能隨著形勢更易而有所消長或轉換。因此,就以魏晉時代的曹家與司馬家來看,誠如中國學者黃烈等於〈評(王仲犖著)《魏晉南北朝隋初唐史》上冊〉(註8)一文中所說:
事實上,兩晉以前,由寒門上升為士族的事情並不稀罕,潁川陳氏、陽翟褚氏、陳郡謝氏等等皆是,曹魏在獲得政權以後,應當說也從寒門地主跨入了士族地主的行列。所謂「世族地主」和「寒門地主」的區別,並不在於土地的多少,主要在於能不能享有政治經濟上的特權,在政治上居於特殊地位。曹魏政權建立以後,皇室在政治上實際享有最高權力,這時如果還把曹爽稱為寒門大地主,未免不符合歷史實際。

另外,學者鄺士元也說:
魏世身居開國元勳而地位顯著者,乃漢末以來之世家大族。故魏之篡漢,以至其後晉之篡魏,不過高門大族間勢力之轉移耳。」(註9

由此可知司馬氏與曹氏之爭究竟是「豪族與寒族」之間還是「豪族」之間的鬥爭,畢竟世人還是有不同的看法。一個根本問題是曹操的祖父曹騰雖是宦官,但是也官至二千石的大長秋,封費亭侯,其父曹嵩且位至太尉,那麼光是這一點,曹操的出身就已經不能說是「寒族」了(他本人還曾經被東漢太尉橋玄視為「名士」-見《三國志.武帝紀》引《魏書》);曹丕代漢後,曹氏更成了皇室,何況自曹操以降,到了曹爽與司馬懿鬥爭的時代,其間也已有數世的基業,又如何能仍以「寒族」視之呢?

其他如日後在南朝有「蘭陵蕭氏」者,原係起自寒微,在兩晉時代也無顯宦,卻在江左成了有名的高門,有史家指出這是因為它除了與劉宋皇族聯姻而成為外戚以外,同時更是因為蕭氏取得齊、梁兩朝的統治地位,並且還不斷地修訂家譜世系所營造出來的結果(註10),而且實際上它本身的文化面貌也逐漸「士族化」,因此得以與王、謝等高門並列;再如日後唐朝太宗時代官修頒行的《大唐氏族志》(或簡稱《氏族志》),即以皇帝之家為第一等,確認皇族(隴西李氏)為首位,其間經歷了高宗、玄宗等,直至唐憲宗時之《元和姓纂》仍維持如是。故以此觀之,若有人堅持把曹氏在魏世猶視為「寒族」,可謂不切實際,到底魏晉士族統治的政權結構,本來就是以皇室為首的門閥貴族聯合統治為實質,豈有反將皇族排斥在外之理呢?

再說在實際政治上,曹氏並非沒有「豪族」的合作,司馬氏也不是沒有「寒族」的援助,前者如荀彧、陳群、鄭渾,李典、田疇、郭嘉、鍾繇、杜襲、杜畿、華歆、王朗……等,乃至司馬懿本身,後者如鄭沖、山濤、石苞等,而且曹操不曾故意「裁抑豪強」(後詳),司馬氏也沒有故意「打壓寒族」;當時如夏侯玄者原是天下名士,而夏侯氏與曹氏算是一家(曹操之父曹嵩本姓夏侯;曹爽在血源上本是秦氏後代,但是在宗姓與身份上已是曹家人,夏侯玄和曹爽則是姑表兄弟);何晏既為曹家女婿,曾經由他代表的也是一個名士集團(如鄧颺、畢軌……等,後來被司馬懿誅除)。這一切足可顯示把曹氏之為皇室及其支持勢力視為沒有文化的「寒族」集團,顯然是不符合實情的(2/7;待續)

******************************
【註2參見崔向東《漢代豪族研究》,中國崇文書局,p.43p.56
【註3】見唐長孺《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
【註4參見朱大渭《六朝史論續編》,中國學苑出版社,p.353
【註5】稱「世族」是強調其做官,稱「士族」則是強調其掌握文化知識-見鄭欣《魏晉南北朝史探索》,中國山東大學出版社。
【註6田餘慶《東晉門閥政治》,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
【註7】同註3
【註8本文收錄於《《歷史研究》編輯組編《歷史研究》五十年論文選(書評)》(中國社會文獻出版)一書。全文之共著者為黃烈、高志辛、虞明英、周年昌。
【註9】見鄺士元《魏晉南北朝研究論集》(文史哲出版社)。
【註10】見王永平《六朝家族》,中國南京出版社,p.19821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st2008 的頭像
    Fast2008

    快傑文史網誌

    Fast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