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為歷史撥雲》
【原文 p.21~23】「名教一詞,最早是用來描寫漢朝末年的清流人物李膺的,見於「世說新語」。原文是:「李元禮風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不過在「後漢書」中,並沒有以名教為己任的話。所以名教云云,可能是「世說新語」作者歸納李膺行為的話。換句話說,就是晉朝人劉義慶,以當時人的口氣,說了漢朝人的話。漢朝人並沒有名教的話。名教一詞,嚴格說來,最早見於晉朝人嵇康的「釋私論」。……(對名教的解釋,有兩個旁支:一個是顧炎武的「名教」,解做名譽與名聲,這不外是「管子」中「名教通於天下」的別說;另一個是胡適的「名教」,乃專指姓名與文字迷信而言,皆非正說也。)」
目前分類:中國史 (362)
- Apr 10 Tue 2018 12:56
★李敖《為歷史撥雲》
- Mar 20 Tue 2018 10:28
★吳晗《明朝三百年》
★吳晗《明朝三百年》
【原文 p.163~164】(〈明教與大明帝國〉)「(朱元璋)建大明為國號,一以示其承小明王而起,一以宣示「明王」已出世,使後來者無所藉口。儒生輩所樂於討論者:則以「明」義為光明,分之則為日月,禮有祀「大明」、「朝日」、「夕月」之文;千餘年來「大明」日月均列為正祀,無論列為郊祭或特祭,均為歷朝所重視;且新朝自南方建國,與歷史上之以北定南者異勢;以陰陽五行之說,則南方為火,為祝融,北方屬水,為玄冥;元建都於北平,起自更北之蒙古,以火克水,以明制暗,斯又漢以來儒生所津津喜道者;故亦力贊以明為國號。一為明教教義,一從儒家經說,並行不悖,人自以為如其所計度。凡此皆明人所諱言,明官書所不載……」
- Feb 24 Sat 2018 11:39
★【日】堺屋太一著,東正德譯《如果現在是歷史》
★【日】堺屋太一著,東正德譯《如果現在是歷史》
【原文p.246】「……「慶長之役」,幾乎是日軍對優勢的明朝大軍所展開的城塞防衛戰。加藤清正締下所謂「泣鬼神」的蔚山之戰,以及島津義久創下斬下三萬八千七百餘首級大戰果的泗川之戰,充其量只是單方面的防衛戰,並沒有餘力攻佔領地。」
- Feb 24 Sat 2018 11:18
★薩孟武《水滸傳與中國社會》
★薩孟武《水滸傳與中國社會》
【原文 p. 103】「中國經五胡亂華之後,舶來的佛教就在南北朝流行,不是沒有原因的。然而南北朝大亂垂一百五十年之久,而佛教竟如「銀樣鑞槍頭」。人們絕望之餘,又希望一個特別的神出來拯救。由於這種希望,在北魏後期,就有「將來有彌勒佛方繼釋迦佛而降世」之言。」
- Feb 21 Wed 2018 21:53
★盧建榮《陳寅恪學術遺產再評價》
★盧建榮《陳寅恪學術遺產再評價》
【原文p.184】「……最後,作者(按:文中說的是學者甘懷真)受日本學風影響甚深,有些用語不暇思索逕以採用,我覺得有斟酌的餘地。像「官人」一辭是日文,不是道地中文。其實中文自在自足,本就有辭可用,像官員、官僚、為官者等等都是,根本不需採借日文漢字。」
- Jan 22 Mon 2018 09:40
★盧興基《失落的文藝復興-中國文明的曙光》
★盧興基《失落的文藝復興-中國文明的曙光》
【原文p.10】「(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的歷史走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5000年文化,並且有一以貫之的歷史。以社會型態來說,古代中國也經歷了從原始社會、奴隸制社會到封建制社會的發展。按照多數史學家的看法,我國大約在公元前1800年的夏朝開始建立奴隸制國家,代替了原始公社制。進入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禮樂崩壞」,標誌著奴隸制解體。一般認為,可以春秋戰國之交的公元前475年作為奴隸制社會與封建制社會的分界線。按這樣的分期,我國的奴隸制社會共延續了1300餘年。此後,我國的封建社會,似乎成了一個凝固結構,沒有發生大的變化。沒有從中發展出資本主義,直到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西方列強用大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這個老大帝國才開始解體-不是變為資本主義,而是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一種非典型的社會型態。中國的近代工業,機器是從外國搬來的,是19世紀洋務運動的成就,其間沒有經歷工業革命。又從一批洋務官員中誕生了官僚資產階級,他們既與洋人有聯繫,又與封建統治者互為依存,但卻推動了中國的現代化,還促進了民族工業的發展。按我國目前的史學論著的看法,我國的民族資產階級是在19世紀才遲遲誕生並登上歷史舞台的,他們的代表,就是清末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所有這些,看來都是由於外力的推動或形式逼迫的結果,並不是母體自身的然孕育。
- Jan 12 Fri 2018 12:25
★楊默夫《毛蔣大決戰-國共內戰史》
★楊默夫《毛蔣大決戰-國共內戰史》
【原文p.290】「蔣介石早把國庫庫存的黃金390萬盎士、外匯7000萬美金和價值7000萬的美金的白銀,一共5億左右的美金運到台灣。在他下野的同一天,又手令提取一千萬美金,匯交他的內侄毛邦初(在美國)以私人名義存入美國銀行。」
- Dec 12 Tue 2017 09:07
★張大春《張大春的文學意見》
★張大春《張大春的文學意見》
【原文p.236】「楊修是世家子弟。從楊修的高祖楊震開始,直到楊修的父親楊彪為止,有所謂「四世太尉,德業相繼,與袁氏俱為東京名族」(《後漢書.卷五十四楊震列傳》)的說法。……
- Dec 11 Mon 2017 21:02
★天華編輯部編《認清自殺的真相》
★天華編輯部編《認清自殺的真相》
【原文p.46】「一九二六(民國十五)年夏天,旅居北京的佛教界居士們,恭請浙江觀宗寺諦閑老法師來京宣講『圓覺經』。當時住在西城小沙鍋胡同的錢叔陵居士,喜歡扶乩。北京都城隍『白知』,有一天前來降壇。……白城隍再度降壇,文云:今日蒙大師惠然光臨,感激無比。在乩文中,向諦老提出很多問題。……問過之後,周倉臨壇,大家問他死時痛苦為什麼到今天還會再現(周(倉)當時是墜城而死)?諦老為他說法開示完畢,周倉感謝而去。
- Nov 20 Mon 2017 10:07
★陳政如《不安的絲路,原來的絲路:跟著玄奘向西行》
★陳政如《不安的絲路,原來的絲路:跟著玄奘向西行》
【原文p.17~18】「然而,追逐夢想真的那麼浪漫嗎?只要仔細看看橫跨在這條路(按:指「絲綢之路」)上的天然屏障,就足以讓人倒抽一口冷氣:有去無回的大漠、空氣稀薄的高山、千年不化的冰川,當然,還有人們在這些嚴苛的天然條件下辛苦建立的家園。要知道,當時可沒有舒適的代步工具,所以,唐代詩人王維才會說「古來征戰幾人回」、「西出陽關無故人」,沒有足夠的動機。沒有人會真正上路。可以驅動人心的,通常是商業利益、生存空間以及宗教影響力。」
- Oct 29 Sun 2017 11:24
★龐海麗《隋唐五代名門往事》
★龐海麗《隋唐五代名門往事》
【原文p.141】「李嗣源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唐第二位皇帝,在位8年。他是漢族人,唐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的養子。……」
- Oct 29 Sun 2017 11:22
★張開基《千古騙局業報輪迴》
★張開基《千古騙局業報輪迴》
【原文p.360】「在中國,東漢以前原本是屬於萬物有靈論的多神信仰,並沒有任何成型的主流宗教,但是,在東漢末年,由「個人人為」假托「道家老子」為主神,將原本單純的大思想家神格化,訂定各種祭祀儀軌並融入當時流行的「方術」形成了本土「道教」,成為中原地區東漢末年戰亂連年、動盪不安的時代中一個人們心靈上的寄託,給了人們一個對快樂又長生不老神仙世界的憧憬和嚮往。
- Oct 23 Mon 2017 15:03
★二月河《隨性隨緣》
★二月河《隨性隨緣》
【原文p.57】「就我讀史粗概的印象,漢唐以上,中國的「文界」還比較注重情操。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
- Sep 09 Sat 2017 15:31
★雷海宗《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
★雷海宗《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
【原文p.12~13】「阬卒與戰爭時大量的殺傷,據《史記.秦本紀》與《秦史皇本紀》前後共列十五次:」
- Sep 08 Fri 2017 09:48
★【日】岡田英弘著,陳心慧譯《日本史的誕生:東亞視野下的日本建國史》
★【日】岡田英弘著,陳心慧譯《日本史的誕生:東亞視野下的日本建國史》
【原文p.76】「……〈魏志倭人傳〉是《三國志》的一部分,而《三國志》並不單純僅是史實的紀錄。於二六五年建國的晉王朝為了主張自己是應統治中國的正統政權,於是命當時在晉朝為官的陳壽撰寫史書,是一本政治色彩濃厚的書籍。……」
- Aug 17 Thu 2017 12:38
★李開周《祖宗的生活》
★李開周《祖宗的生活》
【原文 p.288】「……西夏人自豪地說:吐蕃向我們臣服,北宋向我們低頭,我們自古以來就是帝國,帝王一代代流傳。而我們知道,吐蕃從未臣服過西夏,北宋一直把西夏當成附屬國,西夏立國尤其短暫,原來不過是唐朝一個轄區而已。」
- Jul 01 Sat 2017 12:05
★洪理夫《用心認識台灣》
★洪理夫《用心認識台灣》
【原文 p.158~160】「為何叫「客家人」?客家人的由來?客家人如何移民到台灣?
- Jun 02 Fri 2017 10:54
★孫玉祥《歷史防身術》
★孫玉祥《歷史防身術:不懂歷史,何以防身》
【原文p.53】「當年蘇東坡赴京參加「高考」(那時叫「殿試」)……閱卷的判官梅聖俞還真給鎮住了……於是,就昧著良心給了大膽造假的傢伙一個高分。蘇東坡於是中了探花(本來是狀元的,可主考歐陽修以為這樣的試卷只有自己弟子曾鞏才寫得出來,為了避嫌,就把他取為第二了),成了梅聖俞的同行。……」
- Mar 20 Mon 2017 18:28
★【美】謝淑麗著,溫洽溢譯《脆弱的強權:在中國崛起的背後》
★【美】謝淑麗著,溫洽溢譯《脆弱的強權:在中國崛起的背後》
【原文p.192】「現代的中國民族主義在二十世紀初萌芽,而日本成為強化中國自我認同的「他者」。一次世界大戰後,日本(與英國同盟)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要求」,宣稱日本有權承繼德國在華租界的所有權利,其中包括位於山東的路權和駐軍權利。……」
- Mar 16 Thu 2017 10:01
★張明昌《天機:星座與命運的科學解碼》
★張明昌《天機:星座與命運的科學解碼》
【原文p.100】「所謂「相面」,就是根據人的五官、相貌、氣色、手紋等來判別一個人的命運,預測他(她)的富貴貧賤、家庭婚姻、壽命長短……這種相術,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相當盛行,不少人對此十分沉湎。三國時代的名相諸葛亮就常以此來用人,他認為大將魏延腦後長有「反骨」,將來必會鬧事造反,所以早就安排了殺魏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