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疑案:王鍾翰著,楊海君、邸永君編《大家說歷史:王鍾翰說清朝》
【原文 p.136】「據《東華錄》載,道光三十年(1850)和咸豐元年(1851)全國人口都超過4億。至同治四年(1865)太平軍完全被消滅,只有2億餘人,豈不減少了一半。這個數字未必確定,因為那一年有……12省處未經冊報。」
目前分類:文史疑案 (200)
- Dec 01 Mon 2014 17:52
⊕文史疑案:王鍾翰著,楊海君、邸永君編《大家說歷史:王鍾翰說清朝》
- Nov 29 Sat 2014 13:27
⊕文史疑案:【美】瑪潔莉.謝佛著,顧淑馨譯《最嗆的貿易史:小小胡椒,打造世界經濟版圖》
⊕文史疑案:【美】瑪潔莉.謝佛著,顧淑馨譯《最嗆的貿易史:小小胡椒,打造世界經濟版圖》
【原文p.71】「在明朝(一三六八至一六四四年)鄭和下西洋的壯舉後,中國的胡椒用量更是有增無減。十五世紀初,鄭和為明成祖展開歷史性的遠航。胡椒是中國皇朝的尋寶船隊浩浩蕩蕩出航的主因。」
- Oct 31 Fri 2014 13:36
⊕文史疑案:錢穆《中國史學名著》(b)
⊕文史疑案:錢穆《中國史學名著》(b)
【原文p.146~147】「上學期最後講到東漢到隋這一段的史學。我們學歷史的人,第一要懂得時代,時代自然會變,從來歷史上,古今中外,沒有不變的時代。我們又要注意到每一時代的學術。學術不僅要跟著時代變,還要能創新。有了學術創新,才能跟著有時代創新。諸位不要認為時代永遠在那裡變,便是永遠在那裡新,這是不會的。如我們每一人從孩到老,天天在那裡長大,慢慢兒老了,死了,這是個自然現象。我們要受教盲,從事進修,才能在自己生命過程中有創新。時代之變是自然的,學術之變,不專是追隨時代,而要能創新時代。中國歷史從東漢一路下來,比較上面從春秋戰國以至西漢,乃及東漢的上半期,這是大變了。最簡單的,中國已經沒有了一個大一統的局面。說到這一時代的學術,不是沒有,只看隋書經籍志,這個時代經史子集著作很多。但這一段時期的學術,一言蔽之,只是在隨著時代變。如說兩漢是講經學的,魏晉南北朝變為清談,轉講老莊了。接著佛教跑進中國來。這些都是跟隨著時代之變而變,只是一個自然的。嚴格地說,說不到創新。即如講到史學,本是這一時代一個新東西,但也只是沿著太史公史記下來,一路因循,下邊並不能再有新創造,能主動來開創時代的一種新創造。也可說,在當時,不僅沒有新史學,也沒有新哲學。因此,不能達到領導時代開創時代的任務。」
- Oct 31 Fri 2014 13:35
⊕文史疑案:錢穆《中國史學名著》(a)
⊕文史疑案:錢穆《中國史學名著》(a)
【原文 p.147】「我們講魏晉南北朝的史學,最後講到劉知幾史通,其實這是東漢以下直到唐初這一段的史學積累而成了劉知幾的這一部史通。只為魏晉南北朝這一段的史學沒有很高的價值,而劉知幾的史通乃僅從這一段的史學中出來。」
- Oct 29 Wed 2014 11:57
⊕文史疑案:傅淞巖《朕。知道了》
⊕文史疑案:傅淞巖《朕。知道了-雍正:被誤解的皇帝、被低估的王朝》
【原文p.60】「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暢春園經歷了漫長的一天。子夜剛剛開始,康熙的病情急轉直下,他急召各位皇子前來暢春園,甚至召來了沉寂了十多年的十三阿哥胤祥。皇子們焦急地等待著父皇身體的訊息,他們看到蒼白的太陽從東方升起,再一點點沉入西方的地下。
- Oct 24 Fri 2014 07:20
⊕文史疑案:王利器《耐雪堂集》
⊕文史疑案:王利器《耐雪堂集》
【原文p.193】「作為提挈一個人全般的綽號,從階級立場去看,是包括一個歷史人物的全部政治意義。由是可見,《水滸》英雄全伙都有綽號,是有它的歷史意義和社會基礎作為依據條件的。這些綽號之被以後的農民革命英雄不斷地採用與模擬,並不是偶然的。他們有時還直接採用《水滸》英雄的名字,也是屬於這一類型,這正如《水滸》英雄他們之採用李廣、張飛、關索、尉遲為綽號一樣。」
- Oct 11 Sat 2014 20:50
⊕文史疑案:蔡麗、襲靜《二戰目擊者:決戰庫爾斯克》
⊕文史疑案:蔡麗、襲靜《二戰目擊者:決戰庫爾斯克》
【原文p.51】「古德里安曾試圖讓德國工業界仿製蘇聯的T-34坦克,但由於德國人無法仿製T-34坦克的發動機而只能放棄這個想法。但是德國人已經研製出了他們的新一代坦克-PzⅤ「豹」式坦克和PzⅥ「虎」式坦克,希特勒意識到,他的軍隊既然已經無法在數量上和蘇聯人競爭,那麼,為了取勝,就必須在質量上壓倒敵人。」
- Oct 07 Tue 2014 11:13
⊕文史疑案:唐德剛著,中國近代口述史學會編《中國之惑新編》
⊕文史疑案:唐德剛著,中國近代口述史學會編《中國之惑新編》
【原文p.46~47】「那賺得知識分子盡白頭的唐太宗,本是最自私的。但是他底辦法卻最合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行為科學的原則。……
- Oct 02 Thu 2014 12:01
⊕文史疑案:劉立勤《奉軍》
⊕文史疑案:劉立勤《奉軍》
【原文p.314】「(民國十七年六月四日凌晨,東北王於乘火車回東北之歸程中被日本人炸於皇姑屯)張作霖當即被炸得血肉橫飛、斷臂肢殘,昏倒在血泊中……
- Sep 30 Tue 2014 20:53
⊕文史疑案:莊明興《中國中古的地藏信仰》
⊕文史疑案:莊明興《中國中古的地藏信仰》
【原文p.14】「……最早成為佛教徒心中的未來佛-彌勒菩薩就是一個例子。他首次出現於《轉輪獅吼經》,時間大約是西元前二世紀,經中宣說在世界上多數人被毀滅,因而結束墮落的時代,彌勒將下生,給人類帶來未來的希望。」
- Sep 26 Fri 2014 10:37
⊕文史疑案:張發財《一個都不正經:史上最八卦的正史書》
⊕文史疑案:張發財《一個都不正經:史上最八卦的正史書》
【原文p.56】「石達開與曾仕和兩人面對面綁在十字架上,先剜兩人額上的頭皮,耷拉下來蓋住眼睛,然後剜手腕……。」
- Sep 16 Tue 2014 13:04
⊕文史疑案:馬書田《冥間鬼神》
⊕文史疑案:馬書田《冥間鬼神》
【原文p.26】「閻王,又作閻羅、閻羅王、閻魔王、焰摩羅王、琰魔等,為梵文Yamaraja的譯音,意譯為「縛」,縛有罪之人也。閻羅本為古印度神話中的管理陰間之王,在印度古詩集《梨俱吠陀》中即已出現。佛教吸收這種說法,稱其為陰間地獄之主。」
- Sep 13 Sat 2014 11:18
⊕文史疑案:林清玄《有情菩提》
⊕文史疑案:林清玄《有情菩提》
【原文p.48】「宮本武藏一生裡最重要的一次決鬥,是和小次郎在海邊比劍,小次郎的劍術被公認是唯一可以與他匹敵的,甚至有人說他的劍術比宮本武藏還好。但是,最後宮本武藏贏了,在他的傳記裡,說他的勝利是由於「無心於勝負」的緣故,在兩個不相上下的劍手之間,「無心勝有心」。」
- Sep 13 Sat 2014 11:15
⊕文史疑案:古龍原著,陳曉林導讀《絕不低頭》
⊕文史疑案:古龍原著,陳曉林導讀《絕不低頭》
【原文p.10】(陳曉林導讀)「除了《絕不低頭》之外,古龍稍早時還曾寫過另一部以大上海黑幫故事為內容的時代小說《黑雁》,也以明快的節奏、酷悍的對決、驚人的逆轉等為其特色,只不過《黑雁》是諸多中篇小說的組合,不像《絕不低頭》這般一氣呵成而已。」
- Sep 10 Wed 2014 10:54
⊕文史疑案:【日】藤崎濟之助著,全國日本經濟學會譯《台灣史與樺山大將-日本侵台始末》
⊕文史疑案:【日】藤崎濟之助著,全國日本經濟學會譯《台灣史與樺山大將-日本侵台始末》
【原文p.8~9】「歐洲人最初自支那海北進通過台灣海峽,是在十五世紀中葉。西元一五九○(皇紀二五五○)年,葡萄牙航海者經過台灣海峽時,自海上遠望島形,其聳立中天之高峻風景,秀麗山姿加之蒼鬱森林點綴之美,使得航海者同聲讚歎。於是彼等高呼:「啊!福摩薩!」即將華麗島這一稱呼給了台灣。」
- Sep 03 Wed 2014 13:45
⊕文史疑案:李其泰《國際政治》
⊕文史疑案:李其泰《國際政治》
【原文p.227】「符號圖案與口號有類似的作用。羅馬人以「法西斯」(Fasces)象徵權力,基督教徒以十字架象徵信仰。法國革命時,紅白藍三色代表了革命力量。現代各國都有國旗、國歌、國花及國徽等。有些國家還以某一動物作為象徵,例如美國以鷹、英國以獅、俄國以熊象徵國家。」
- Aug 25 Mon 2014 08:46
⊕文史疑案:二月河《佛像前的沉吟》
⊕文史疑案:二月河《佛像前的沉吟》
【原文 p.149】「中國的皇帝有多少?從秦始皇到宣統,是二百七十六位還是二百七十三位,有精細人作過統計的。有著作的是三位吧,一位是梁武帝蕭衍,有一本《梁皇懺》,還有南唐李煜也是一位,加上雍正,三個作家。」
- Aug 21 Thu 2014 00:44
⊕文史疑案: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編《世界史中的東亞海域》
⊕文史疑案: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編《世界史中的東亞海域》
【原文p.129】(【日】藤田明良執筆〈分別共存的海〉)「……滿洲女真人的努爾哈赤所建立的後金。……改國號為大清,宣布自己乃是繼承了大元衣缽的帝國,……」
- Aug 17 Sun 2014 21:52
⊕文史疑案:孔慶東、龐書緯《古龍一百句》
⊕文史疑案:孔慶東、龐書緯《古龍一百句》
【原文p.131】「做為武林高手,秋鳳梧(按:古龍小說《孔雀翎》書中人物)當然知道武器是用來殺人的,然而何以要說「武器的真正意義並不是殺人,而是止殺」?
- Jul 09 Wed 2014 07:10
⊕文史疑案:【日】立間祥介著,【日】橫山光輝繪,游蕾蕾、嚴可婷譯《橫山光輝帶你讀三國》
⊕文史疑案:【日】立間祥介著,【日】橫山光輝繪,游蕾蕾、嚴可婷譯《橫山光輝帶你讀三國》
【原文p.136】「曹丕繼承了父親建立的「曹魏」,由曹操與卞氏所生,原是曹操的第三子,由於異母的兩兄長早逝,而成為太子。……